7 止战之商 (第2/3页)
“车厢里,余涛正用特制的朱砂在兽皮上勾画新戏《北疆场》的场景。
“用百匹白纱悬在铁架上,“
他蘸着颜料的手指微微颤抖,“当'白鸟'展翅时,要让观众感觉真的置身云端。“
角落里堆着各地送来的请柬,最上面那封印着西梁皇室的火漆。
董文突然掀帘而入,腕间铜铃清脆作响:
“夏藏国来人了,说要订制鼓舞将士的军戏。“
“告.....告.....诉他们,“
余涛摸出随身携带的那枚铜钱
——当年卖水壶的第一笔利润,“我.....我.....们要.....先排《走难记》。“
这是余涛将董武、董文与他三人一起行街卖艺时的故事,做成了戏剧。
铜钱在空中翻转时,他更明白董文的话:不是我们卖艺,所以他们该给钱。而是他们想找乐子,碰巧我们能给,这才有了铜板落进锣里的声音。
世代445年·冬
雪粒子敲打着移动戏台的鎏金顶棚,余涛裹紧狐裘正要登车,忽然瞥见路旁蜷缩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怀里抱着个面黄肌瘦的孩童,正在捡拾他们戏班丢弃的烂菜叶——竟是王生。
王生此刻也发现了余涛,赶紧叫着余涛名字,我是王生。
董文路过,听到王生名字,想到余涛之前和他说过一起合伙做生意的朋友。好奇的问余涛:
“他叫你呢?”
“我、我知道。“
余涛的喉结滚动了一下,转身就要上车。
“你就这样走了?“董文的声音像淬了的冰。
戏班众人都停了动作。余涛的背影在雪中僵了僵,关上了门。
待到董文、董武来了之后,沉默良久的余涛,这才结结巴巴道:
“世、世代438年冬...我、我提着最后...一盏灯笼...“
他的每个字都像从冰窟里捞出来的:“去、去找他借粮...灯笼灭了...他、他举着火把出来...“
雪幕中,余涛佝偻着比划:
“不是...不是点我的灯...是、是烧了它!“
破碎的尾音惊起枯树上的寒鸦。
董武的枪杆“咚“地杵进冻土。董文这才发现,余涛这些年设计的戏台永远多留一盏灯
——原来那处光影,是留给永远熄灭的灯笼。
次日,王生破屋的门轴上挂了袋粟米和钱袋。粟米袋还另外裹着枚铜钱,那枚铜钱有个记号,正是当年余涛和王生合伙卖药材时,分到的第一笔利润。
世代446年·秋
余涛蜷缩在阴冷的石墙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枚铜钱。几个月前,西梁王的请戏转眼就成了通敌的铁证。
“《余家班》戏班?“
狱卒提着灯笼照他的脸,“演鸟兽打架的那个?“
灯笼突然凑近,“你编排白鸟战胜红鸟那出,是在影射夏藏军败给西梁国吧?“
余涛张了张嘴,结巴得更厉害了:
“那、那、云浮古道...“
“闭嘴!“
狱卒一脚踹在铁栅栏上。
世代451年·春·刑场
刽子手的鬼头刀在阳光下泛着青光。余涛盯着刀面上自己的倒影,忽然发现额前多了根白发。
“且慢!“
马蹄声如雷,一队黑甲骑兵冲破刑场。领头的青年翻身下马,铁重剑“铿“地插进青石板。余涛的瞳孔猛地收缩
——那人左脸三道爪痕,正是幼时被山海兽撕咬的印记。
“余、余瀚...“
他喉咙发紧。
青年一把扯下头盔,露出满脑袋桀骜不驯的短发:
“结巴涛,老子现在是夏藏国北军统领。“
他踹开刽子手,剑尖挑断余涛的绑绳,“你欠我七十八顿饭,想赖账?“
回忆·世代424年·岐村
十岁的余瀚蹲在余涛家灶台边,像头饿狼般盯着蒸笼。
“又、又打架?“
小余涛递来馒头,看着他脸上的新伤。
余瀚抢过馒头咬出月牙缺口:
“村口来了只讹兽,村里有人说拉它绑在家门口三天,能实现愿望。“
他咧嘴一笑,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结果这畜生好生猛,被我打死了。“
馒头突然被余涛抢回去:“这、这你信!真、这笨。“
“你敢说我笨?看我不打你。“
余瀚生性好斗,年纪轻轻就敢和山海兽干架。
村里外无人敢和他斗恶。余瀚从小没父母,饿了就去余涛家,余涛家都会给余瀚吃的。余瀚才发现余涛口吃,很好玩。久而久之,余瀚就和余涛很玩的来。余涛被别人欺负,余瀚就去帮他报仇说道:
“余涛只有他能欺负,谁都不可以。“
但事实,余瀚小时候确实也经常欺负余涛。只不过没别人欺负的那么厉害。
后来长大,余涛做起了商人,余瀚从了军。余涛生意起起落落,做过很多东西,都失败了。学会了很多感悟。而余瀚仕途一路向上,从一个无名小兵成长到一方将军。
世代451年·秋
现在一个北军统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个重新开始经商的落魄口吃商人余涛蹲在破旧的货摊前,指尖摩挲着那枚已经磨得发亮的铜钱。这是他第七次尝试经商
——从卖水壶到贩药材,从跑商队到开移动的戏剧院,每一次都像被命运戏弄般以失败告终。
“结巴涛!“
熟悉的声音在身后炸响。余涛回头,看见余瀚一身铁铠甲,腰间悬着将军印信,身后跟着一队精兵。他咧嘴一笑,还是当年那副混不吝的模样,只是眼角多了几道风霜刻下的纹路。
“镇、镇北将军...“余涛结结巴巴地说。
“罢了罢了,你怎么叫的这么别扭,没人的时候叫我小瀚。”
余瀚大手一挥,扔过来一个沉甸甸的包袱:
“西梁国和番泽国可能要开战了,西梁国军需官正在找均需供货商。“
他凑近压低声音,“别说兄弟不帮你——那军需官在北城天来客栈,我替你安排好了。“
世代453年·春
余涛站在新搭建的账房前,看着董武指挥镖师们装卸货物。自从接了军需生意,他的商队规模已经扩大了十倍不止。
“这批精铁要赶在雨季前送到西梁国边境,“
董文清点着货单,腕间的铜铃叮当作响,“番泽国那边又追加了三千套箭簇。“
余涛点点头,从怀中掏出一叠银票:“这、这是给余瀚的...“
董武一把按住他的手:
“去过了,镇北将军,一个铜板都不要。“
他模仿余瀚粗犷的嗓音,“'老子堂堂将军,不要他的钱,我要他欠我的七十顿饭一一还来!'“
余涛无奈苦笑,这得吃多久呀。
世代453年·秋
余瀚大马金刀地坐在虎皮椅上,看着余涛送来的最新账本。
“可以啊结巴涛,“
他翻着账册,啧啧称奇,“现在连夏藏国库都没你现银多。“
余涛挠挠头:“还、还不是多亏你介绍生意...“
世代453年·冬
夏藏国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北疆年峰将军的叛变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这个曾经强盛的国度脊梁上。夏藏国北境门户一时没了守将,北关跳鹿关和北城原明城副将都胆小怕事。西梁国趁虚而入,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这座城,还得到一支军队。
夏藏国王震怒,当即封余瀚为北伐大将军,誓要夺回失地。余瀚披甲上马,率领五万甲军挥师北上,这一打,就是三年。
起初战事出奇地顺利,余瀚用兵如神,三个月内连捷七战,不仅收复了原明城和跳鹿关,更是一路打到了西梁国边境。夏藏国上下欢欣鼓舞,百姓们都在传颂着余瀚将军的威名。
然而好景不长。西梁国暗中调来了传说中的镇山力士
——那是世代守护西梁王室的怪人,据说力大无穷,能徒手撕裂战马。在第三年的寒冬,两军在原明城外三十里的鹰谷展开决战。那一战打得天昏地暗,余瀚的甲军死伤过半,他本人更是被镇山力士一锤击落马下,当场毙命,而这锤子,竟是余涛早前经商卖给西梁国的军需。
战败的消息传回王都,举国震惊。夏藏国王连夜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却发现朝中已无大将可用。余瀚重伤未愈,其他将领要么年迈,要么怯战。西梁国趁机大举反攻,不出半月就重新占领了原明城,兵锋直指夏藏王都。
王都内人心惶惶。市井传言四起,有人说西梁军中有能呼风唤雨的术士,还有人说看到西梁国的铁骑已经绕到了王都后方。商铺纷纷关门歇业,富商们开始暗中变卖家产准备逃亡。连朝中大臣都在私下商议后路,有人提议迁都,有人主张求和。
在这危急时刻,余涛的商队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利用遍布三国的商业网络,源源不断地为夏藏国输送粮草军械。董武、董文兄妹更是率领镖师们组成了一支奇兵,专门袭扰西梁军的补给线。但即便如此,夏藏国依然处于被动防守的劣势。
王宫深处,夏藏国王望着地图上不断逼近的敌军标记,眉头紧锁。他想起余瀚曾经说过的话:“夏藏可以没有王宫,但不能没有原明城。“这座北疆重镇不仅是军事要塞,更是夏藏国的精神象征。如今它再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