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以医止戈 (第3/3页)
“
凌浩盯着自己颤抖的指尖,那里还残留着咳出的血丝。他突然想起八岁那年,父亲让他分辨两株人参:
一株须长纹深,是山野自然长成的上品;
另一株圆润饱满,却是富户用蜜水浇灌的养参。
“治病要用哪一株?“父亲当时问。
“自然是野山参!“少年凌浩不假思索。
父亲却将两株都切了片:
“野参治本,养参治标
——若遇急症垂危,你要先吊住那口气,才有机会用野参拔除病根。“
——国是野参,王是养参。
凌浩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震得梁上药篓簌簌落灰。他望着穆峘留在席上的金丝楠木名帖,只听穆峘继续道:
“知道为何不杀你?北伐惨败后,新王需要替罪羊,但更需要能调理“王气“的能人。”
穆峘今日这番敲打,分明是给了一味“使药“,要他这个被贬的“臣药“重新归位。
穆峘走后,窗外蝉鸣刺耳。
————————
“哥!“
不知多久,凌浩做了个梦,梦里妹妹楚楚可怜的哭喊着叫他,这一叫,把昏迷的凌浩叫醒了,这声音真的是妹妹回来了。凌浩转头望去,草庐木门被猛地撞开,背着药篓的少女浑身是伤,怀里却紧紧抱着白徵神医给的紫檀药匣。她泪如雨下,洗得满地金丝楠木名帖上的朱砂官印微微晕染,像一剂化开的丹药。
世代460年·春·青溪村
晨露未晞时,溪畔的竹篱小院已飘起药香。凌瑶挽着袖子在石臼里碾药,额前碎发被汗水黏在脸颊——那姿势与当年的凌浩一模一样,只是她习惯在碾完药后,顺手把落在臼边的药渣扫进帕子里包好。
“凌大夫!“
跛脚的老樵夫在篱外探头,“您给的'三藤饮'神了!我这老寒腿能上山了!“
他晃了晃手里的野山参,“给您挖的,埋在老地方……“
凌瑶笑着点头,转身时却碰倒了案上针囊。七根银针在朝阳下闪着光,最长的那根三棱针尾系着褪色的青丝
——那是凌浩最后留给她的“镇魂针“。
【“瑶儿,针尾缠青丝,是让病人知道医者心系着他。“】
记忆里兄长的声音犹在耳畔,她忽然想起凌浩将针囊别在她的腰上。
“师父!“
稚嫩的童音打断回忆。十二岁的小学徒阿青举着药锄冲进来,“后山挖到好多黄芩!“
他鼻尖沾着泥,活像当年偷尝黄连的自己。
正午的医馆总是挤满人。凌瑶给咳血的妇人扎完针,转头又教徒弟辨认真假茯苓
——指尖在药材上一抹:
“真的断面有松针纹,假的滑如脂膏。“
就像当年凌浩握着她的手教的那样。
暮色染红溪水时,她会在竹灯下整理医案。凌浩的旧医书被她用桑皮纸补了又补,空白处添满娟秀小楷:
“戊午年惊蛰,用春藤方治体筋脉弛缓痿症三例,佐以白花蛇舌草效佳……“
最潮湿的梅雨季,她带着徒弟们在檐下炒制“五枝膏“。药香混着雨气,熏得小学徒们直打喷嚏。凌瑶却望着雾气中若隐若现的远山
——那里埋着凌浩的衣冠冢,坟前野生的夏枯草,今年又开花了。
这三年来,凌瑶不仅自己行医,也将哥哥的医术和自己所知全部一一记录,开设医馆广授学徒。
世代460年·初秋
青周国攻打东疆,东疆需要军医,征召了凌瑶。
凌瑶与哥哥不同,她不入朝,却愿随军。是想用她自己的行动证明,医技不是被这时代所看不起,医技也能救活这世界。凌瑶一直说道:
“当众人唾弃偏见,却不知它是思维的磨刀石,磨砺出打破常规、重审世界的锐利锋芒。”
世代460年·秋末·东疆军营
烽火台上的狼烟将黎明染成铁青色,凌瑶解开青囊的动作却比晨露还轻。染血的绷带在她脚下堆成小山,药碾里雄黄与艾叶的焦苦味,压不住帐外腐烂的死亡气息。
“截肢?“
满脸稚气的小兵惊恐地往后缩,“俺娘说...没了腿的男儿娶不到媳妇...“
凌瑶的银针在指间一转,针尾青丝拂过小兵溃烂的伤口:
“知道为何针尾要缠丝?“
她突然将三棱针刺入承山穴,“因为医者要牵住你的魂——“
剧痛中小兵瞪大眼睛,看着自己紫黑的脚趾竟慢慢恢复血色。
一旁的老军医的嗤笑从帐外传来:
“装神弄鬼!这丫头连《武医要决》都没读过...“
“但我知道尸毒入络,当刺络放血。“
凌瑶掀开帐帘,染血的素袍在硝烟中猎猎作响。她举起从伤员伤口刮下的黑血,日光穿透陶碗,在地面投出蛛网般的阴影:
“诸位可见过会结网的血?这是青周人在箭镞上淬了蜘蛛毒!“
满帐哗然中,她碾碎随身带的七叶一枝花,药汁滴入血碗竟嘶嘶作响:
“医书载此毒畏雄黄,可若佐以醋制...“
“荒谬!“
监军突然拔剑指向她,“女子岂能妄议军务!“
凌瑶的银针却比剑锋更快地钉入案上地图
——针尖不偏不倚刺中青周粮道枢纽:
“三日前我救回的斥候说,敌军炊烟渐稀。“
她蘸着血在沙盘上画线,“毒箭耗材巨大,他们耗不起粮耗,若是坚守,必从此峡谷撤退...“
但这些话不被收纳,反被嘲笑。凌瑶摇摇头:
“西梁国…哎…”
三日后,最后一盏油灯在箭风中熄灭时,凌瑶正用牙咬断桑皮缝合线。帐外马蹄声如雷,她却将颤抖的手浸入醋水。
“西梁的医女凌瑶?“
一血染铁甲的敌方将军掀开帐帘的刹那,血腥气混着铁锈味扑面而来。凌瑶没有抬头,指尖银针依旧稳如磐石地刺入伤员涌泉穴。血珠顺着针尾青丝滚落,在满地狼藉中砸出细小的红痕。
青周大将姜旻的铠甲还在往下滴血,面甲缝隙间却露出一双异常清亮的眼睛:
“三日前你预言我军会走毒蛛峡。“
他踢开地上染血的军报,“可惜西梁将领无一相信。“
凌瑶突然捏碎药钵里的雄黄,刺鼻的粉末随风扑向帐外
——那里正传来焚烧尸体的焦臭:
“将军若要杀我,不会特意卸甲。“
她指向姜旻腰间:本该悬佩剑的位置,挂着个磨得发亮的艾绒包。
姜旻大笑时,面甲震落几片干涸的血痂。
“能否也为我和我的兵士治伤。”
帐外传来此起彼伏的哀嚎,凌瑶的银针在掌心掐出月牙痕。她想起北伐败讯传来那夜,凌浩烧掉所有军中医案时,火光照亮的半句呓语:“医者能救阵前卒,救不了执棋人…“
“跟我走吧。“
姜旻递来的不是刀,而是一卷《青周药典》,扉页朱砂写着以医止戈:
“你兄长的遗憾,不该是你的枷锁。医者,也能救世。“
这句话触动了凌瑶的内心,医者,也能救世。正如她一直说:
【当众人唾弃偏见,却不知它是思维的磨刀石,磨砺出打破常规、重审世界的锐利锋芒。】
当夜,本是打了胜仗的青周军营,却升起罕见的白色送行旌旗。凌瑶素衣散发走在队伍最前,腰间多出半截焦黑的柳枝
——那是她从废墟里刨出的,兄长衣冠冢前最后一段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