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 以医止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6 以医止戈 (第2/3页)



    凌浩突然笑出声,用袖口擦去她脸上的泪痕。冰棱从檐角坠落,碎在他们脚边,像极了她小时候打翻的脉枕。

    世代457年春·北疆·邳阳城。

    夜雨敲窗,烛火在凌浩眼底摇晃。他指尖抚过泛黄的《金药经略》,书页间还夹着凌瑶十二岁时乱涂的药草图

    ——那歪歪扭扭的当归,被她画成了圆头圆脑的小人儿。

    “这些,都交给你了。“

    凌瑶死死抱住那摞医书,竹简的冷硬硌得心口发疼。她忽然想起十岁那年,自己把黄连错当甘草,苦得直跳脚时,兄长也是这样将药箱推过来:

    “尝尝,才能记住。“

    此刻他袖口沾着墨迹,声音却比药碾里的朱砂还沉:

    “穆峘不会放过我......“

    “他们敢!“

    她猛地抬头,泪水却冲垮了狠劲,“我、我还没学会治疟疾的七方八法......“

    凌浩忽然笑了。他取下梁上悬着的青囊

    ——那里装着医灸九针,轻轻系在她腰间:“当年你问,为何针尾要缠青丝?“

    雨声渐急,他的手指掠过她发间那根总也梳不平的碎发:“现在明白了?“

    世代457年·春

    邳阳的柳絮沾着未化的雪,凌瑶裹紧兄长那件洗得发白的青衫,在驿站的土墙上又划下一道痕

    ——这是离家的第三十七天。

    凌浩被流放后,心情十分低落,而且开始幻觉有人要杀他。身体也每况愈下。凌瑶为了给哥哥治病,决定北上寻找一位名医。

    她摸了摸腰间猎户送的短刀。那夜山海兽的嘶吼犹在耳畔,利爪掀起的腥风几乎擦过她的后颈,直到老猎户的箭矢破空而来。

    “丫头,这年头敢独闯北莽山的,不是疯子就是傻子。“

    老人咧着缺牙的嘴笑,却往她行囊里塞了半块熏鹿肉。

    七日后,青石镇。

    “神医“的幡旗在风中招摇,案上《神医经》的封皮竟是用朱砂新描的。凌瑶蹲在街角,看着那白须老者给妇人把脉

    ——三根手指压根没搭准寸关尺。

    “此乃邪祟入体!“

    骗子抖着黄符,“需用天山雪莲配无根水......“

    “雪莲?“

    听到“雪莲“二字时,她眉头一跳

    ——那妇人分明是肝郁气滞之症,何须如此大费周章?

    她突然起身,银针在指间一转:

    “这位大娘,可否让我诊个脉?“

    不等骗子阻拦,她的手指已精准搭上妇人腕间。三息之后,凌瑶清脆的声音响彻街市:

    “您这是忧思伤脾、肝气郁结,夜里定是难以安眠,晨起口苦。“

    见妇人连连点头,她继续道:“雪莲性寒,您这体质用了反而伤胃。不如用柴胡三钱、白芍二钱...“

    骗子脸色骤变,正要呵斥,凌瑶却突然掀开他的药箱:

    “诸位请看!“

    她拈起一片“雪莲“,在阳光下透出赭色纹路:

    “这是木蝴蝶伪充的!真雪莲该有冰裂纹。“

    又指向那坛“无根水“:

    “坛底还有井泥,分明是今早现打的井水!“

    最致命的一击是她突然翻开案上《神医经》

    ——哗啦啦抖出十几张银票。

    “原来神医把脉时,手指在桌下数钱呢。“

    凌瑶歪头一笑,像个发现新奇玩具的孩子。

    满街哗然中,骗子瘫坐在地。凌瑶却已蹲回妇人身边,认真写下真正的药方。阳光穿过她发间蒲公英般的碎发,在地上投出小小的、坚定的影子。

    世代457年·夏

    北境的烈日将黄土烤出龟裂的纹路,凌瑶跪在白鹿崖的石阶前,汗水顺着下巴滴落,在滚烫的青石上“嗤“地化作白烟。

    她的草鞋早已磨穿,脚底的血泡结了又破,在石阶上留下淡淡的红痕。在路人指引下,终于来到神医茅舍。此时太热,凌瑶休息了下,顺手拿起医案看了起来。

    崖顶竹帘忽被掀起,蝉鸣声里传来苍老的轻笑:“小丫头,你兄长教你把'冷药'写成'凉药'的毛病,还没改过来?“

    一位白发老者摇着蒲扇走出。他瞥见凌瑶手中的医案,忽然笑了:

    “《外杂病论》第三十七页,凌浩那小子当年故意撕去半页,就为了和我争辩'寒热虚实'的辩证关系。“

    凌瑶怔住。她不知道,原来这位隐居多年的神医白徵,竟是兄长的故交。

    “他如今怎样了?“白徵问。

    “幻觉缠身,总说有人要害他。“

    凌瑶一时不知怎么,各种情绪全部涌了上来。她似乎见到了最后一根稻草,声音哽咽,“可我知道,他是被自己的心魔困住了。“

    白徵长叹一声,望向远处起伏的山峦:

    “当年我就说过,他太执着于'玄术',却忘了医心。“

    他转身从屋内取出药箱,“走吧,是时候让他明白,救一人与救天下,本就是一回事。“

    世代457年·夏至·邳阳流放地

    蝉鸣撕扯着暑气,凌浩躺在草庐的竹榻上,盯着梁木间结网的蜘蛛。高热让他的视线模糊不清,恍惚间,那蛛网变成了北伐时的行军图。

    “凌大人别来无恙。“

    穆峘的声音比想象中来得早。凌浩没有转头,只望着从茅檐漏下的光斑

    ——那形状多像凌瑶小时候打翻的药臼。

    紫袍玉带的老臣站在陋室中显得格格不入,手中却捧着个粗陶碗:

    “邳阳的井水,比王都的冰酪解渴。“

    他竟真的饮了一口。

    “穆公是来验尸的?“

    凌浩声音嘶哑,却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指缝间渗出血丝。

    穆峘竟笑了。他袖中滑出一卷《玄内经》,哗啦啦翻到《灵论》:

    “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傅之官……凌太医当年讲学时,可没说肝藏血、肾藏精,独独心不藏。“

    草庐突然死寂。凌浩瞳孔骤缩

    ——这话分明在隐喻新王与国运的关系。

    “您给先王用的续命方。“穆峘从经书夹层抽出一张药方,“人参三钱为君,却配了五钱茯苓——补气更要利水,否则……“

    他指尖划过自己咽喉,“会臃肿窒息。“

    凌浩猛地撑起身子。北伐前他确实呈过这样的奏折:

    【番泽扰边如水肿之症,若只增边军(补气),不疏通商道(利水)……】

    “您医的是国!“

    穆峘突然拍案,陶碗震得井水四溅,“可新王急着医自己的'藏'!“

    他蘸着水在席上画了个圈,“北伐惨败?不,是王师恰好败在不听令军阀的地盘,那些骄兵悍将因战败之责,不得不乖乖交出兵符。王借此巧妙地削弱了地方军阀势力,巩固了自身权力“。

    凌浩突然想起边军疫病爆发时,自己曾力主隔离病患。监军却怒斥:

    “你是要动摇军心!“

    三日后,疫病的爆发或许并非偶然,疫病任其在边军中传播,以此作为进一步削弱边军力量、达成肃清目的的手段。监军的阻拦,或许是在执行新王的秘密指令,故意不控制疫病,让其成为铲除异己的 “利刃” 。

    穆峘的紫袍掠过门边药碾,带起一阵苦涩的风。他最后那句话悬在闷热的空气里,像一剂未煎透的猛药,将还在思绪里的凌浩唤醒——

    “所以,你只医国,不医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