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晋国崛起晋文称霸——城濮之战 (第1/3页)
城濮之战,是公元前632年(周襄王二十年)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首次大战。“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可谓一举双得,即赢得了名声,又规避了敌军锋芒,为后续的作战胜利赢得了良机。楚国大将成得臣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而大败,最终楚国失掉了与晋国争霸中原的第一战。
战争背景
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是周朝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从地域上来说,晋国疆域变化极大,叔虞受封于唐时,其领地仅“河汾之东方百里”,在今山西汾水流域一带。
晋武公在位时晋国的疆域开始极具扩张,先攻灭了荀国,兼并翼国,又攻灭了董国、贾国、杨国,晋献公时期晋国开始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西有黄河以西的土地,与秦国接壤,北边与翟国接壤,东至河内之地” ,黄河中游皆为晋国所有,为晋文公争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楚国,又称荆、荆楚,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mǐ)姓熊氏。楚国的渊源十分流长,楚的先祖为荆楚地区的土著居民。芈姓季连部落酋长鬻熊,在商朝衰落周国兴盛时,审时度势,率族及时投靠周文王,并成为周文王的火师,臣属于周。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从鬻熊至熊绎历代居丹阳后,丹阳就成为楚人立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以丹阳为基础向外扩张,丹阳是楚国立国后第一个国都(但丹阳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方,是随着楚人的迁徙路线而不断移动的,一般是指楚武王熊通迁到的湖北枝江的丹阳)。
楚人立国之初较为贫弱,经过几百年发展,楚国在春秋时初期开始崛起,并不断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包括邓国、申国、息国、江国、黄国等,并让陈国、蔡国成为楚国的附庸,还镇服了楚国周边南蛮的一些部族,疆域囊括江汉流域,周天子赐胙,命楚国镇守中南地带。楚国与周的关系较为复杂,周厉王时,对四方进行征伐,就包括荆楚,因为楚国属于古时的苗蛮部族。周桓王时,楚主熊通不满自己爵位小,以其先祖鬻熊子侍奉周文王,通过汉阳诸国向周天子讨要更高级的爵位。遭到拒后在前704年熊通僭越自称为王,是为楚武王。周宣王时期,有周朝大臣方叔伐楚的故事。
楚武王之子楚文王定都于郢,此后为扩充领域,楚国与其他诸侯国经常发生战事。中原诸国一向视中原文化之外的楚为蛮。中原之国更讲周礼,但在楚国更多的是荆楚文化的影响,与中原之国差异较大,因此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因轻车从简会盟认为没什么危险而被楚国囚禁,文化的差异对此次事件也有所体现。楚国军队一直较为强悍,在春秋初期,除了齐桓公时曾压制楚国外,其他国家无法与楚国争锋,宋国的泓水之败就是典型的不自量力。
晋献公时的晋国虽然强大,但正经历内乱。发生了骊姬乱晋之事。起因是公元前672年(晋献公五年),晋献公攻打骊戎的时候得到骊戎晋献的美女骊姬,随后献公对她特别宠爱,生下儿子奚齐。骊姬以美色获得晋献公专宠,骊姬阴险狡诈,善于献媚博取怜惜,逐步赢得晋献公的信任,参与朝政,但骊姬仍不满足,想晋献公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世子,就使计离间挑拨晋献公与其他儿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最终使晋献公命世子申生居住在曲沃,公子重耳居住在蒲城,公子夷吾居住在屈城。后来骊姬陷害申生让晋献公误以为申生想害他篡位,申生为表明清白自杀证明。这时重耳、夷吾刚好来朝见晋献公,得到申生自杀的消息后害怕殃及自己先后逃回了居住的封地。晋献公对重耳、夷吾的不辞而别十分不满,认为他们果真有阴谋,就派军队讨伐,公子夷吾、重耳先后从封地出逃他国避难。
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他年少时谦虚好学,善于对待身边的人、笼络人心。骊姬之乱时他被迫流亡至翟国,后辗转到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在外十九年,备尝艰辛。他到了楚国时,楚成王热情招待他。闲谈中,楚成王问他:“你将来如回到晋国做国君时,如何来酬谢我?”重耳说:“像财宝这些东西,楚国均有,如果我真能得返晋国,做了晋君,若我们两国不幸要打仗的话,那我就进行退避以示尊重。”这里楚成王看得还是比较准的,知道重耳非等闲之辈,也知道重耳有希望即位为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