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襄公贻笑千年——泓水之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宋襄公贻笑千年——泓水之战 (第1/3页)

    泓水之战,是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638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一次战斗,泓水之役发生于河南泓水(今河南柘城县北30里)。楚国以优势的兵力、旺盛的士气、有利的地理条件,大败宋国,获得全胜。也是宋襄公的贻笑大方之战。

    战争背景

    宋国(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86年),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宋氏。共传三十四君,享国八百二十九年。

    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商王朝余部之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就是不绝人的传承,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许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王朝为客家。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周朝新立时,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为三恪,以示敬重。具体封虞、夏、商之后于陈、杞、宋。虞帝时可能有初步的王朝端倪,所以虞帝之后也被分封。其中三恪以宋国为大,宋国版图跨有今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和山东西南部之间,面积约有十万平方公里,皆膏腴之地,国都商丘,也是东方大国。

    宋襄公即位前(宋襄公姓子,名兹甫,宋氏。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桓公次子,宋成公之父。春秋五霸之一,但这个霸主地位存在争议),曾让国与其庶兄公子目夷,并参加了齐桓公主持的葵丘会盟。宋襄公即位后,任用公子目夷为相,帮助齐国平定内乱。后宋襄公图谋称霸中原,并胁迫滕、曹、鄫等小国,迫使其东方诸小国臣服于他。

    宋襄公即位后,想效仿先贤三皇五帝之君,在政治上特别倡导修行仁义,并主张以此争得中原盟主地位。与商汤为榜样,但是这是在春秋,不是在夏末的时候,所以宋襄公想法是好的,但在与时俱进方面与时代背道而驰,这样让宋襄公吃尽了苦头。在对外交往上,宋襄公紧跟齐桓公,积极维护齐国的霸权。宋国大夫正考父非常赞扬宋襄公的精神,认为宋襄公的伟大可追述如同契、汤等商王朝圣者的精神,因而作了“商颂”来称赞宋襄公。说明宋国有很多人有以古为样、照搬照抄的思想。

    楚国,又称荆、荆楚,是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楚人立国之初,较为贫弱;经过几百年发展,楚国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崛起,有长江汉水之地,湖北一带,并不断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周天子赐胙,命楚国镇守中南。于是楚国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春秋时期南方的第一大国。楚国地域十分辽阔,有湖北大部、安徽北部、河南南部、陕西东南部、重庆北部。楚国因地处南方受苗蛮集团影响,军队战力强,却统属较多,一向与中原和而不离,在不断兼并中,逐渐自大起来,不再接受周天子的命令,并擅自称王,想谋霸天下。

    战争起因

    公元前643年(周襄王九年),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因君位继承而引发五子争位的内乱,与郑国类似,都因后代争位而衰落。次年,宋襄公率卫、曹、邾等国军队出兵协助齐孝公取得君位。齐国原本是诸侯的盟主国,如今宋襄公帮齐孝公登上君位,他就沾沾自喜起来,萌发了取代齐国为中原盟主的雄心。但这次响应拥戴齐孝公登位的只有三个小国听命于他,其他中原大国根本不予理睬,可宋襄公又没有实力去强迫他们,于是他就决定拉拢大国,借大国的声威去压服小国。同时,楚成王趁着齐国中衰、中原无霸的机会,通过影响中原陈、蔡、郑等国家将势力渗入到了中原地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