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 渤海国主跪称臣 (第2/3页)
道:“国主所提条件,我会如实向我大唐陛下禀报。相信陛下会考虑国主的提议。”
苏定方离开渤海国后,快马加鞭赶回长安。他将与大武艺的谈判经过详细地告知了李隆基、林澈和太平公主。李隆基听后,沉思片刻说道:“渤海国主提出的条件,倒也合理。如今我大唐刚刚经历诸多动荡,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不宜再启战端。开放边境贸易,对两国百姓都有好处。只是这和平协议的具体条款,还需仔细斟酌。”
林澈点头道:“陛下所言极是。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渤海国主虽暂时答应不进攻,但他野心未灭,我们还需加强边境防御,以防万一。”
于是,李隆基下令,让林澈负责加强东北边境的防御工事。林澈领命后,立刻奔赴东北边境。他到达边境后,发现这里的防御确实存在一些漏洞。他凭借着在近代学到的军事知识,对防御工事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他指挥士兵们加固城墙,挖掘护城河,还在城墙上设置了一些新型的防御器械,如投石机、床弩等。这些器械经过林澈的改良,威力比之前大增。
与此同时,林澈还对士兵们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他亲自示范各种战斗技巧,教导士兵们如何使用新的武器装备。在他的努力下,边境士兵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林澈忙于加强边境防御的同时,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朝堂上也在为与渤海国签订和平协议做着准备。他们召集了朝中的大臣们,共同商讨协议的条款。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确定了一份双方都能接受的和平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互不侵犯,不得干涉对方内政,开放边境贸易,互相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一切准备就绪后,李隆基再次派苏定方前往渤海国,与大武艺签订和平协议。大武艺看到协议内容后,心中虽有些不满,但也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结果。他权衡再三,最终还是在协议上签了字。
签订协议当日,大武艺在宫殿内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他亲自带领着渤海国的一众大臣,向大唐使者苏定方跪地称臣。这一举动,标志着渤海国正式向大唐表示臣服,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暂时得到了缓解。
“从今往后,我渤海国愿向大唐称臣,永保两国和平。” 大武艺跪在地上,口中说道。
苏定方微笑着扶起大武艺,说道:“国主此举,实乃明智之举。我大唐陛下定会信守承诺,与贵国友好往来。”
消息传回长安,朝堂上下一片欢腾。李隆基得知渤海国主跪称臣后,龙颜大悦。他对林澈、太平公主以及苏定方等人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赞扬,并下令在宫中举办宴会,庆祝这一喜事。
宴会上,歌舞升平,大臣们纷纷向李隆基敬酒,祝贺大唐又一次化解了边疆危机。林澈和太平公主坐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
“林郎,此次能让渤海国主称臣,多亏了你。若不是你想出那些应对之策,加强边境防御,恐怕此事不会如此顺利。” 太平公主看着林澈,眼中满是爱意与敬佩。
林澈轻轻握住太平公主的手,说道:“公主,这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能为大唐和百姓做些事情,我深感荣幸。只是这朝堂之上,边疆之地,依旧暗流涌动,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
太平公主微微点头,说道:“林郎说得对。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守护好大唐的江山社稷。”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远在吐蕃的赞普却得知了渤海国向大唐称臣的消息。赞普心中嫉妒不已,他一直对大唐的领土虎视眈眈,如今见渤海国竟向大唐低头,心中甚是不甘。
“渤海国主真是懦弱!我吐蕃可不会像他一样轻易屈服。” 赞普在宫殿中大发雷霆,“传我命令,集结军队,我们要给大唐一点颜色看看!”
吐蕃的军队开始在边境集结,一场新的危机又在悄然逼近大唐。而林澈和太平公主,也将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他们又该如何应对吐蕃的威胁,守护好大唐朝的安宁呢?
此时的林澈,还未察觉到吐蕃的异动。他在东北边境继续忙碌着,不断完善防御工事,训练士兵。他深知,只有让边境固若金汤,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一日,林澈正在城楼上巡视,突然看到远处尘土飞扬,一支队伍朝着边境赶来。林澈心中一紧,立刻警惕起来,他以为是渤海国反悔,派兵来袭。
“快,准备迎敌!” 林澈大声喊道,士兵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待队伍走近,林澈才发现,原来是一支商队。商队的首领见到林澈,连忙上前行礼。
“林将军,我等是前来进行边境贸易的商人。听闻渤海国与大唐签订了和平协议,开放了边境贸易,我们便想着来此做点生意。” 商队首领说道。
林澈这才放下心来,他笑着说道:“原来是商队,大家辛苦了。如今两国和平,边境贸易开放,对大家都有好处。只是这一路上,你们也要多加小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