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七回 渤海国主跪称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八十七回 渤海国主跪称臣 (第1/3页)

    林澈与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稳固朝堂的过程中,并未迎来真正的安宁。大唐虽在他们的努力下逐渐恢复元气,可边疆之地,新的变数又在悄然酝酿。这日,一封来自东北边疆的急报送至朝堂,打破了短暂的平静。

    急报称,渤海国近来势力大增,其国主大武艺野心勃勃,妄图扩张领土,对大唐边境蠢蠢欲动。大武艺暗中招兵买马,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且与周边一些部落勾结,意图对大唐边境发动突袭。边境百姓已察觉到异样,人心惶惶,纷纷向官府寻求庇护。

    林澈得知此消息后,心中忧虑万分。他深知渤海国此举若得逞,大唐边境必将陷入战火,百姓又要遭受战乱之苦。当下,他立刻进宫面见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此时的李隆基,已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辅佐下,对朝政之事愈发得心应手,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边疆危机,他的眼神中也闪过一丝忧虑。

    “林卿,渤海国来势汹汹,你可有应对之策?” 李隆基焦急地问道。

    林澈微微躬身,说道:“陛下,渤海国此次野心昭然若揭,但我大唐也绝非软弱可欺。臣以为,我们可先派人前往渤海国,探探他们的虚实,同时表明我大唐的立场,警告他们不可轻举妄动。若他们执意挑衅,我们便要做好开战的准备。”

    太平公主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林郎所言极是。只是派去的使者,须得谨慎挑选,此人既要能言善辩,又要熟知边疆局势,方能不辱使命。”

    经过一番商议,李隆基决定派朝中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臣作为使者前往渤海国。这位老臣名叫苏定方,曾多次出使周边国家,见识广博,口才出众。临行前,林澈特意找到苏定方,将自己对渤海国局势的分析以及应对策略详细告知于他,并再三叮嘱:“苏大人,此次出使责任重大,关乎大唐边疆安危。你务必小心行事,若渤海国主有求和之意,我们可网开一面;若他冥顽不灵,你也切勿示弱,一定要让他知晓我大唐的威严。”

    苏定方领命而去,一路快马加鞭,终于抵达了渤海国。渤海国宫殿内,大武艺高坐王座之上,一脸傲慢地看着下方的苏定方。

    “大唐使者前来,所为何事啊?” 大武艺明知故问,语气中满是轻蔑。

    苏定方不卑不亢地行礼后,说道:“渤海国主,我大唐陛下听闻贵国近来在边境有所动作,特命我前来询问。我大唐一向与贵国友好往来,希望贵国不要做出破坏两国和平的举动。”

    大武艺冷笑一声:“哼,我渤海国如今兵强马壮,不过是想拓展些领土罢了。大唐虽大,可我也不惧!”

    苏定方心中一凛,但仍镇定自若地说道:“国主切勿小觑我大唐。我大唐疆域辽阔,兵多将广,且有诸多能征善战之士。若是贵国执意挑起战争,恐怕最后吃亏的还是贵国。”

    大武艺听后,脸色微微一变,但仍强硬地说道:“你休要吓唬本王!我渤海国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

    苏定方见大武艺如此顽固,便决定拿出林澈交给他的杀手锏。他从怀中掏出一幅地图,展开后说道:“国主请看,这是我大唐边境的防御部署图。我大唐在边境设有多道防线,且配备了先进的武器装备。贵国若想进攻,恐怕难以突破。而且,我大唐还有秘密武器,威力巨大,一旦使用,贵国军队将遭受重创。”

    大武艺看着地图,心中有些动摇。他虽野心勃勃,但也深知大唐的实力不容小觑。他暗中派人调查过,听闻大唐有个叫林澈的将军,凭借着一些奇奇怪怪却威力惊人的手段,在边关屡立战功。如今听苏定方这么一说,他心中不禁有些忌惮。

    “你所说的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 大武艺忍不住问道。

    苏定方微微一笑:“此乃我大唐机密,暂时还不能告知国主。但国主只需知道,这武器一旦祭出,后果不堪设想。我大唐陛下仁慈,不愿看到两国百姓生灵涂炭,所以才派我前来,希望国主能权衡利弊,不要做出错误的决定。”

    大武艺沉思良久,他深知此次若与大唐开战,胜负难料,即便侥幸获胜,也将损失惨重。而且,他也不想失去与大唐的贸易往来,那对渤海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权衡再三,他终于说道:“罢了罢了,看在大唐陛下的面子上,本王暂且按兵不动。但若是大唐日后对我渤海国有所不利,本王也绝不会善罢甘休!”

    苏定方见大武艺态度有所松动,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他说道:“如此甚好。国主若能与我大唐继续保持友好关系,我大唐陛下定会十分欣慰。”

    大武艺虽心中仍有不甘,但也只能无奈地说道:“本王可以答应不进攻大唐边境,但你们大唐也需答应我一个条件。”

    苏定方心中警惕起来,问道:“国主请讲。”

    大武艺说道:“我要与大唐签订一份和平协议,协议中需明确规定,双方不得干涉对方内政,且要开放边境贸易,互通有无。”

    苏定方思索片刻后,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