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六回 潼关城外摆雷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八十六回 潼关城外摆雷阵 (第2/3页)

存亡!”

    安禄山的精锐部队如潮水般向潼关涌来,他们不顾生死,疯狂地进攻着。林澈指挥士兵们奋勇抵抗,一时间,城楼上箭如雨下,滚石、檑木纷纷砸向敌军。敌军虽然勇猛,但在唐军的顽强抵抗下,始终无法靠近潼关城门。双方激战正酣时,林澈发现敌军的阵脚出现了一丝混乱。他心中一动,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率领一支骑兵从潼关城的侧门杀出。

    这支骑兵在林澈的带领下,如同一把利刃,直插入敌军的心脏。他们挥舞着武器,左冲右突,将敌军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安禄山见林澈亲自率军杀出,心中又惊又怒,他挥舞着大刀,朝着林澈冲了过来,大喊道:“林澈,今日我定要与你决一死战!” 林澈毫不畏惧,他挺枪迎战,与安禄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

    两人你来我往,大战了数十回合。安禄山刀法凌厉,每一刀都带着呼呼的风声,威力巨大。但林澈凭借着在近代学到的格斗技巧和灵活的身手,丝毫不落下风。他巧妙地避开安禄山的攻击,寻找着对方的破绽。在激战中,林澈发现安禄山虽然勇猛,但在进攻时,总会有一个短暂的停顿。他心中大喜,决定抓住这个破绽。当安禄山再次挥刀砍来时,林澈侧身一闪,避开了这致命一击,同时迅速将长枪刺向安禄山的胸口。安禄山躲避不及,被林澈的长枪刺中,鲜血顿时喷涌而出。

    安禄山受伤后,战斗力大减,他的士兵们见主帅受伤,顿时军心大乱。林澈趁机发动全面进攻,唐军士气大振,如潮水般冲向敌军。敌军在唐军的猛烈攻击下,彻底崩溃,纷纷四散逃窜。安禄山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地逃离了战场。

    这场战斗,林澈大获全胜。他成功地击退了安禄山和吐蕃的联军,保卫了潼关的安全。消息传回长安,唐睿宗李旦大喜过望,他对林澈的功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下旨重重嘉奖林澈和全体将士。太平公主得知林澈获胜的消息后,心中的担忧终于放下,她在宫中为林澈默默祈福,感谢上天保佑他平安无事。

    林澈在潼关之战后,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此次虽然击退了敌军,但安禄山和吐蕃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未来的边关战事依旧严峻。于是,他在潼关继续加强防御,训练士兵,同时还利用自己在近代学到的知识,对潼关的防御工事进行了改进。他在城墙上增设了瞭望塔,加强了对城外的监视;又在城门处安装了巨大的绞盘,以便在敌军攻城时,能够迅速放下千斤闸,阻挡敌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林澈还积极与周边的州县联系,共同商讨防御策略。他向当地的官员传授近代的军事知识和防御技巧,帮助他们加强地方的防御力量。在林澈的努力下,潼关一带的防御体系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成为了大唐边疆的一道坚固屏障。

    然而,林澈在边关的辉煌战绩,却引起了朝中一些大臣的嫉妒。他们在唐玄宗面前进谗言,说林澈拥兵自重,意图谋反。唐玄宗虽对林澈十分信任,但听到这些谗言后,心中也不免有些疑虑。太平公主得知此事后,立刻进宫面见李旦。她向李旦详细讲述了林澈在边关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为大唐立下的赫赫战功。唐玄宗听后,心中的疑虑逐渐消除,他对太平公主说道:“太平,朕知道林澈对大唐忠心耿耿。只是如今朝堂之上,人心复杂,朕不得不防。你让林澈多加小心,莫要给那些小人可乘之机。” 太平公主点头称是,她深知宫廷政治斗争的残酷,回到公主府后,立刻派人给林澈送信,让他小心行事。

    林澈收到太平公主的信后,心中十分感动。他深知太平公主对他的关心和担忧,同时也明白自己在朝堂上的处境愈发艰难。但他毫不畏惧,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百姓的安宁,他愿意付出一切。他在给太平公主的回信中写道:“公主放心,林澈一心为唐,绝无谋反之意。那些小人的谗言,我不会放在心上。我会继续坚守边关,保卫大唐的安全。待我击退敌军,定当早日归来,与公主相聚。”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澈继续在潼关坚守。他时刻关注着敌军的动向,不断加强防御,训练士兵。而在长安,太平公主也在为林澈四处奔走,她利用自己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与那些进谗言的大臣们进行周旋,努力为林澈争取支持。她深知,只有林澈在边关安心作战,大唐才能稳定,她与林澈的未来才有希望。

    时光荏苒,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安禄山和吐蕃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又开始在边境蠢蠢欲动。他们再次集结大军,准备对大唐发动新的进攻。林澈得知消息后,丝毫没有慌乱。他经过这段时间的准备,已经对敌军的战术和弱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知道,这将是一场更加艰难的战斗,但他坚信,只要他和将士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再次击退敌军。

    林澈在潼关城内召开军事会议,与众将商讨应对之策。他分析道:“此次敌军再次来犯,必定会吸取上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