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34 顶级赛车调校天赋(二合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134 顶级赛车调校天赋(二合一) (第1/3页)

    练习赛车队的TR语音,现场观众自然是无法听到,他们只能从圈速排行榜来判断车手水平的高低。

    “陈向北什么情况呀,怎么前几圈在下游徘徊?”

    “虽然练习赛都会藏点东西,但他身为F1车手,不应该这个表现。”

    “麻烦加上测试两字,这跟F1正式车手有本质区别!”

    “你们没看到车手北圈速正在稳步提升?他现在相当于跳级到F3,还是难度最高的东望洋赛道,发挥不好很正常。”

    “莱科宁可是从雷诺跳级到了F1,他有发挥不好吗?”

    现场观众有很多没关注过方程式赛事的,同样也有很多了解赛车运动的。

    毕竟格兰披治大赛车举办时间已经超过五十年,算是亚洲区域历史最为悠久的汽车赛事,培养出很多忠诚车迷跟观众,他们很清楚在这条赛道上面,练习阶段应该跑出怎样的圈速。

    就如同F1练习赛一样,哪怕“御三家”车队试跑过程中留一手,正常情况下也不会掉到15名开外的位置。

    这一届格兰披治F3参赛选手有26名,陈向北前面几圈都在20名开外,最近一圈才来到了20以内,达不到很多观众心中的预期成绩。

    要知道陈向北可是顶着F1测试车手的头衔,目前名义上的中国赛车第一人。

    如果你连F3都排名靠后,那还怎么玩F1?

    不仅仅是现场观众,就连关注陈向北的对手车队工程师,面对这种圈速表现都是满脸疑惑。

    他们身为专业人士,自然很清楚欧洲雷诺杯连冠的含金量,陈向北被视为这届重点关注的夺冠选手之一。

    仅逊色于TOM’S车队国本京佑,以及ST车队的莫他拿,就连港岛呼声最高的本土车手,曾被看作明日之星的方俊宇,都排在了陈向北后面。

    国本京佑跟莫他拿,分别是上一届的冠亚军车手,从这点就能看出对陈向北的重视。

    结果练习赛圈速就这?

    一瞬间各支车队都不知道陈向北是在伪装,还是说他真的那么菜!

    赛道上的陈向北自然听不到外界的舆论跟猜疑,不过就算他听到了,同样会毫不在乎。

    欧洲类似的质疑太多,已经到了让他麻木的程度,相比较之下澳岛现场观众只是不理解,对于陈向北而言算得上相当“友好”。

    现在已经适应了机械时代的操控特性,那么接下来的时间里面,陈向北就得完成这辆F3赛车,对东望洋赛道属性的完全匹配。

    “泽野,前翼角度需要增大下压力,对抗急弯产生的转向不足。”

    “后翼角度感觉需要调低下压力,东望洋赛道多弯狭窄,过高的空气下压力调校对弯道帮助不大,反倒会影响两段长直道的尾速。”

    陈向北通过TR,首先向车队反馈了空气套件方面的调校方案。

    要知道空气套件这种东西,特别是尾翼部分想要生效产生强大的空气下压力,前提是赛车得拥有足够的速度。

    如果车速不够快,那么空气流通的速度同样较慢,这时候的空气套件仅能起到一个装饰性作用。

    街头很多“汽配城”风格的改装,就喜欢在车尾箱上面加一个硕大的尾翼,看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事实上如果车速达不到200km/h左右,这种尾翼产生的下压力可以说忽略不计。

    最大的用处,可能就是当餐桌,坐在车尾箱上面吃盒饭……

    东望洋赛道狭窄多弯的特性,注定弯道速度高不到哪里去,这时候赛车更需要机械下压力,而不是什么空气下压力,还不如直接更改赛车空动调校。

    “收到。”

    泽野弘树简洁回复一句,然后把目光看向奥德托。

    满脸惊讶的问道:“领队,向北君他会空动细节调校?”

    要知道雷诺方程式赛车,是没有这种复杂的空动套件,调校更多在机械结构的更改设定上面。

    比如说简单的低、中、高下压力设定。

    刚才陈向北的车队语音,很明确的提出了前翼跟后翼的角度调节,这完全超乎了第一次接触F3的车手范畴。

    前面陈向北驾驶赛车“挣扎”的表现,也证实了他对这辆F3赛车十分陌生,理论上就不可能懂得空气套件的调校反馈!

    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奥德托教导过?

    “我没教过。”

    面对泽野弘树疑惑的眼神,奥德托知道对方想要询问什么,直接就给出了回答。

    【那怎么知道的?】

    泽野弘树神情写满了不可思议,这种感觉就如同当初在铃鹿赛车学院,第一次看到陈向北跑雨战跟开赛车模拟器一样。

    问题是那时候陈向北还有着华赛体育背书,有着CFR2000赛车的驾驶经验打底,最多就是怀疑隐瞒了职业训练时间。

    现在陈向北对F3赛车的熟悉更加夸张,完全达到了“与生俱来”的程度,而且可以完全排除他之前接触过的可能。

    因为整个中国大陆地区,就没有全功率F3赛车,陈向北能从哪里接触?

    “可能是向北君提前自学的吧。”

    水谷翔帮着解释了一句。

    陈向北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这里面不仅仅包含体能,还有许多跟赛车相关的理论知识。

    这也就是为什么,顶级车手能参与到赛车研发工作。别看他们当中很多人好像没有高级文凭,对于汽车工程专业的学识水平,却不会低于一般的工程师。

    事实上如果顶级车手愿意的话,获得名牌大学授予的学位,也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就好比陈向北在铃鹿大学挂着赛车工程的学籍,看似“徒有其名”没有去学,真要他去考试也能轻松通过。

    当然,陈向北对于空气套件的调校经验,并不在于他这辈子对赛车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还是靠着上辈子的底子。

    赛车控制系统会更新换代,从机械升级到电控时代。空气动力学这种基础物理,却不会在短短十几年间发生变化,经验完全可以做到通用。

    “变速箱需要密齿比,特别要优化二三档,突出短直道跟低速弯的提速能力。”

    “轮胎胎压跟倾角都要调整,优化弯中接触面保持抓地力。”

    “降低前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