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属于自己的主场(10K) (第2/3页)
P房对面,就是属于摩托车队的维修站,双方呈现互不干扰的姿态。
此时超梦车队的P房中间位置,已经摆放好一辆方程式赛车,它的外观结构跟陈向北开过的雷诺赛车类似,同属于单座式方程式赛车范畴。
不过在空气套件以及内在性能上面,两者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这是一辆真正拥有着空气动力学设计的F3赛车!
陈向北之前驾驶的雷诺方程式赛车,只能算低级别方程式赛车的入门款,最大马力200匹,最高时速260km/h。
只是得益于超轻车身带来的推重比,赛道实际驾驶性能已经不输一半跑车。
可相比较F3赛车,差距大到如同拿雷诺方程式赛车,去跟超级卡丁车做对比!
这个时代F3赛事还没能完成统一,赛车规格也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低功率的F3赛车,马力仅有270匹,主要用于国家级别的比赛,以及早期亚洲F3这类偏弱的区域赛事。
另外一种则是真正的全功率F3赛车,底盘由意大利Dallara公司提供,搭载了3.4L V6发动机,最大马力高达380匹,零百加速度不到3秒!
澳岛格兰披治大赛车,采用的便是第二种全功率F3赛车。
先不说空气套件跟结构布局带来的提升,单单翻倍的动力性能,就能给车手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
陈向北期待一辆快车很久了,他简直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坐进驾驶舱感受一下。
“泽野,率领团队熟悉赛车并进行初步调校。”
没有丝毫耽误,奥德托就向泽野弘树下达了指令。
他很清楚中国技师团队没有接触过F3赛车,这里面经验最丰富的便是身为比赛工程师的泽野弘树,他将在这几天兼职“首席技师”的工作。
“是,奥德托领队。”
没有二话,泽野弘树就领着技师团队,按照策略组提前制定的预案,开始朝这辆F3赛车“动手”。
东望洋赛道狭窄、多弯、起伏大且路面颠簸,对于赛车的调校要求极高。
陈向北车组目前唯一的参考对象,便是05年中岛一贵所在的ART车队调校方案。
问题是已经过了四年,赛道路况、轮胎配方、乃至于天气温度等等因素都有着不同,如果完全照抄的话肯定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匹配。
要知道F3同样是由FIA制定的统规赛车,当动力性能完全一致的时候,那么调校水平产生的差距就会被愈发放大。
奥德托给泽野弘树定下的目标,就是至少保证陈向北不会输在起跑线上面!
车组成员很快进入到状态之中,就连陆晓曼这次都没有闲着,她给赛车的壳体贴上久力体育、光点车队以及极限速度改装店的LOGO,意味着陈向北的赞助合同正式生效。
换上赛车服之后,陈向北一边进行热身运动,一边跟奥德托商议接下来练习赛需要对赛车进行测试的项目。
“北,东望洋赛道的调校核心是平衡速度跟容错率,需要通过高下压力、灵敏转向和稳定刹车来保证操控的精准度。”
“这次采用中等偏上的空气动力调校,高摩擦系数的刹车片配方,以及略微抬高的赛车底盘,搭配正常软胎进行测试。”
“你把重心放在刹车通风冷却,以及轮胎损耗上面。”
“我明白。”
陈向北点了点头,ART车队的调校方案他看过很多遍,知道注意事项是什么。
告知了这几句之后,奥德托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他本身就不喜欢过多唠叨,再加上现在的陈向北已经不是什么菜鸟,他有着自己的认知跟判断。
随着比赛时间的逐渐临近,哪怕仅仅是一场练习赛,赛道两旁跟看台上面的观众,也可以用“爆满”这两个字来形容,其中还有着很多支持陈向北的“粉丝”。
说实话,这群粉丝绝多大数之前并不了解陈向北,甚至连一场雷诺赛事都没有看过。他们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还是《体坛周报》宣传中国出了首位F1测试车手,以及有内地车手参加格兰披治大赛车。
很多车迷跟粉丝都很好奇,堪称横空出世的陈向北,到底拥有着怎样的实力,又能否在东望洋赛道上面,战胜这个世界最强的一批F3车手!
按照赛事方的安排,练习赛首先进行的是摩托赛事,紧接着便是GT赛事,方程式赛车被安排到了最后压场子。
几乎整个上午,陈向北耳旁都响彻着各种赛车的轰鸣,以及观众们连绵不绝的欢呼。
直至时间来到了10点50分,陈向北才坐进了F3赛车座舱。梁驰这时候拿着外置启动机,接通了位于赛车尾部的点火接口,伴随着“轰”的一声闷响,赛事引擎被成功点燃。
“通电正常。”
“传感正常。”
“油液正常。”
由于是车组第一次接触F3赛车,技师团队压根遵守赛事标准,不断向水谷翔汇报着目前赛车数据,防止参数设定以及调校过程中出现失误。
“一切正常,没问题。”
数据分析师通过汇总,确定了各项参数正常,就向领队奥德托反馈了一句。
“观察出站信号,准备发车。”
听到奥德托的指令,陈向北习惯性把手放在头盔面罩上面。
就在他准备推下来进入比赛状态的时候,梁驰却靠了过来摇了摇头道:“向北,赛道跟看台有很多支持你的观众,跟他们打个招呼之后再放下面罩。”
澳岛算得上中国主场,并且很多支持者是从内地赶过来,他们更期望能跟车手进行互动,哪怕仅是简单的挥手示意一下。
听到梁驰这句话,陈向北这才反应过来。
说实话,他上辈子从来没跑过主场赛道,脑海中没有这些细节观念。
“我知道了,梁叔。”
陈向北应了一声,然后轻点油门朝着东望洋赛道起点驶去。
望着赛车离开P房逐渐远去,水谷翔这时候才担忧的说道:“泽野前辈,向北君他第一次上手,能做到完美驾驭F3赛车吗?“
听到这个问题,泽野弘树霎那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车队到目前为止的一切调校设定跟战术策略,全都建立在陈向北能完美驾驭赛车,乃至于有争冠实力的基础上。
可问题是陈向北才第一次接触F3啊!
虽说踏入单座方程式领域之后,赛车的操作逻辑是相同的,就好比F3车手能驾驶F2赛车,F2车手能顺利操控F1赛车那样。
碰到基米·莱科宁这样的历史级天才,从雷诺方程式直接跳到驾驶F1都没问题。
但是没有验证过的事情,纯粹看着展现出来的天赋去判断,实际上除了奥德托之外,大家心里面都有些忐忑没底。
甚至奥德托到底是信任陈向北能开好,还是说他认为陈向北必须开好,目前都是一个未知数。
“水谷,讨论这些没有意义,向北君会创造奇迹。”
沉默片刻,泽野弘树给出了答案,就如同车队成员之前没人点破那样。
到了参赛这一步,就不存在会不会开的问题。
陈向北必须做到用四十五分钟的练习赛时间完美驾驭,否则明天排位赛就跑不出头排成绩。
街道赛除了难度上面的特性之外,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性,那便是难以超车。
排位赛靠后的车手,强如汉密尔顿跟维特尔,都得老老实实在后面吃尾气!
另一边的陈向北,此时已经驶离了维修通道来到了主赛道,他瞬间就被眼前的景象给震撼住了,仿佛来到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要知道相比较传统赛道的两层维修站,上面有着VIP贵宾包厢,对面有着主看台的布局。
澳岛的维修站是一座大厦,对面是另外一排维修站,压根在P房里面就看不到任何观众信息,只有现场的赛事工作人员跟各支车队车组成员。
陈向北知道这一次主场作战,肯定会有很多观众到场支持加油。
可他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么夸张的一幕。
整个主看台跟起跑线两旁街道,已经被染成了中国红!
“哇,陈向北出来了!”
“这就是中国第一位F1测试车手吗,看着好年轻呀。”
“不仅年轻,看着还帅气!”
“快看,陈向北朝我们招手了!”
主看台的欢呼跟尖叫声不绝于耳,赛道转播镜头也配合的锁定在了陈向北身上。
就在陈向北挥手示意的时候,现场响起了更为猛烈的欢呼声,特别是赛道两旁的观众激动的跳了起来。
一辆编号为2的方程式赛车,来到了跟陈向北并排行驶的位置,现场镜头也顺势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可以说风头完全被抢了过去。
对方同样没有放下头盔面罩,陈向北侧头与之对视了一眼,他正是港岛本土车手方俊宇!
虽说同为主场,但很多时候也讲究一个“亲疏有别”,特别港澳存在着特殊历史渊源。相比较陈向北这个内地车手,现场观众明显更偏向于港岛车手。
方俊宇接触职业赛车的时间比较晚,直到十四岁才正式成为方程式车手。
并且他非常夸张的跳过了卡丁车阶段,直接从雷诺方程式起步,这种惊人的天赋当时就被赛车界视为明日之星!
前期方俊宇算是不负众望,仅用一年时间学习训练,就参加了亚洲V6方程式锦标赛,赛车性能基本上等同于全功率的F3,这让他拥有了全世界最年轻V6方程式车手头衔。
可以说在陈向北出现之前,方俊宇才是外界眼中下一个佐藤琢磨。
甚至于展现出来的进步速度,还要超越佐藤琢磨!
只不过方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