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真菌王国 (第2/3页)
的室内培育工厂,温度湿度都一样,连栽培包的料都是一样的,肯定一模一样。”书雅也随便吃了两口。
谨小慎微的方志强,也低头吃了几口,然后喝了一大杯普洱茶,继续给两人介绍着分公司的其他事情:
“老板,老板娘,云大方面有意和我们合作研究真菌,但是我打了报告上去,都过去了快半年了,还还没有回应。”
江淼摇了摇头:“报告是我扣下的。”
“原来如此,那老板的意思是?”方志强内心一紧。
“你的报告我看了,你知道为什么我不回你吗?”
方志强没有自作聪明,胡乱猜测老板的心声,毕竟说多错多:“请老板解惑。”
江淼站起来,伸了伸懒腰:“云大有合作的想法,你可以去考察和投资,甚至可以招聘他们的毕业生来公司工作,唯独不能搞联合项目。”
“…”方志强瞬间冷汗直冒。
江淼之所以不同意搞联合项目,主要是管理问题和分配问题。
云大作为一个公立大学,他们有自己的系统;海陆丰公司作为私营企业,也有自己的一套系统。
在管理各种科研项目上,双方的很多方法是不太一样的,如果项目出现大问题,对双方都有影响。
倒不是江淼压不下这种事情,而是他不想涉入太深,被人拿来当挡箭牌。
这并不是专门针对云大,对于国内其他大学,他也是这个态度。
那就合作可以,捐款也行,投资教学设施同样没有问题,推荐学生一样可以,但前提是有限合作,而不是那种深度合作。
主要是公立大学的管理层,本质上不是科研和教育为主,而是单纯为了管理而出现的。
这种情况下,江淼真不想和这些大学有什么深度合作,保持距离的合作,对双方都是一种好事情。
而方志强报告中提到的合作,有几个就涉及到了深度合作的内容,这才是江淼故意扣下报告的原因。
“老板,我回去之后,会和云大方面说清楚这件事。”
江淼摇摇头:“没有必要说太清楚,就说合作可以,但是类似于成立合资企业之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没有那个必要。”
“是。”
如果海陆丰公司真要搞合资公司,也不是和大学搞,而是和具体的科研团队搞,这样海陆丰公司才可以占据主导地位。
比如星环聚能,海陆丰公司的战略投资部之所以可以拿到51%的股份和管理权,还不是杜博士团队虽然是五道口大学出来的,但他们公司的股份中,五道口大学的占比不大。
如果是占比很大,海陆丰公司会更加谨慎投资,而不是全力支持。
这个答案,确实就是考虑到了利益分配问题。
毕竟如果仅仅是财务投资,好比是一个朋友的儿子,那海陆丰公司只会按一个合理的市场价格,提供各种资金和帮助。
而已经控股的合资企业,那就相当于过继过来的儿子了,自然不能太吝啬。
两者可以拿到的资源包,肯定不是同一个级别。
虽然云大和云农,都试图邀请书雅过去当客座教授,但书雅都婉拒了,她的科研工作本来就比较忙,加上还有家庭,以及狮子山农业大学的博士生教学任务,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当客座教授。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哪怕是使用了江淼特制的调养方案,书雅也觉得目前的事情足够她忙了,没有必要自讨苦吃,给自己加担子。
“说一下食用菌的产能吧!”
方志强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随即回道:“老板,今年春节之前的一月份,我们生产了大约34万吨鲜货食用菌,其中产能最大是羊肚菌、鸡枞菌、美味牛肝菌和松茸,占比在76%左右,剩下的才是其他蘑菇。”
“可以,不过要注意市场动态,避免产能过剩。”江淼最后提醒了一下。
“这一点我一直让产业研究办公室的人跟踪着。”
方志强也就政治敏感性比较差,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还不错,不然也不会将滇南分公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