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五十二章:学堂考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四百五十二章:学堂考校 (第2/3页)

   “音近义同,异曲同工,大道雷同。”

    跟读完这一篇章,牧良已经将字形、字音、字义基本理清。

    字形与华夏语言的小篆书,虽有较大出入,字音、字义却十分接近,很容易读懂、弄通、释义。

    至于《孝书》字文用语,所述之事,所言之德,所明之理,小道有别,大道相似,可以说是华夏古文《孝经》的姊妹篇。

    牧良曾经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库时,接触过《孝经》,知晓这是华夏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归类儒家十三经之一。

    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

    十八章本一般称为今文本,《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称为古文本。

    两相对照之下,牧良再看前头同学跟读第二遍、第三遍时,那摇头晃脑的神态,那如同诵经般的韵律,仿佛置身于华夏古代的私塾之中,正在进行进京赶考的苦读事业,做着功名利禄、金榜题名的黄粱美梦。

    思绪漫卷,代入了一部秀才赶考,路遇妖怪人狐奇恋的《聊斋志异》故事片里了。

    天方夜谭般,他跳脱的思维勾连,记起了看望堂姐牧文蓉时,对方播放的一首华夏老歌《白狐》。

    千年等待,千年孤独。

    滚滚红尘里,谁又种下了爱的蛊。

    茫茫人海中,谁又喝下了爱的毒。

    我爱你时,你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

    离开你时,你正金榜题名洞房花烛……

    牧良想得入神,忘记跟读之时,老先生停下了声音,用戒尺一拍讲台,顿时惊醒了少部分昏昏将睡之人。

    “壬镜,将《孝书》第五页10-11行,诵读一遍。”

    老先生点中一个,刚才打瞌睡的男生,开始考查他的学习效果。

    “无念尔……,……修……德……”

    壬镜结结巴巴,有些字念得含糊不清。

    “荒废功课,无视师长,戒尺三下,上前领罚。”

    老先生声音平淡地训话,没有多少情绪波动。

    壬镜从座位上站直身子,非常听话地上前,受了三戒尺,自觉站到边上听课。

    根据学堂规矩,如果有学生拒不认错,老先生有权要求回家思过,由家长做出承诺督导整改,必要时可报村长中止其上学资格。

    所以每位学生做错事,都得乖乖受罚。

    “阿文,将《孝书》第五页9行,诵读一遍。”

    老先生点中的阿文,自然就是牧良。

    哗,全班同学整齐划一地转头看向后排,对这个第一天上学,就被先生点卯的“调皮生”,给予了如出一辙的同情。

    在他们看来,这个同学仗着家传绝技骄纵自满,长大肯定是个不学无术的莽汉,原本树立的高大形象瞬间倒塌。

    连子书银月侧头看他的目光,也充满了幸灾乐祸,怀着看把戏的态度呵呵偷笑。

    牧良自知走神,被老师发现,当下站直身子,捧着书本念出声来:

    “安得不翦其繁芜,而撮其枢要也。先帝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语音固有生涩,念你初学,尚能齐全,可知其义几何?”

    老先生前一句暂且放过了,后一句非常苛刻,竟然要求将意思解释出来。

    “先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