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部 招安 第七十章 萧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十一部 招安 第七十章 萧让 (第2/3页)

未必能得遂此心。因此上,只得仗着昔日舟中的一点交情,来央托监军。”

    杨戬心中暗骂:便是这么一点事,就拿来作我的把柄,这吴用忒煞可恼!却待发作,又想:朝议已有招安之旨,那高强明明和梁山的盗魁,宋江有勾连,他那里却按兵不动,是何道理?若是我这里与梁山搭上了线,宋江一伙由此得以招安,料来必定对我感激,那时再把出蔡公相的言语来,拉拢于他一伙,则高强那厮的把柄尽可得矣!斯时公相重收高强为己用,再掌大权,我这里自然也是荣华富贵,享受不尽,岂不强似如今作一个监军都无人奉承,只在此间局促?

    这么一想,这吴用的招安之议竟是送上门来地,杨戬当时怒火尽去,笑容满面:“萧秀才,非是我有意推诿,实乃兹事体大,我也不得擅专。只是当今官家本是圣明的,为你等杀官造反,损了朝廷威仪,故此派大兵征讨。若是有人能向官家申明尔等不得已之情,官家必定怜悯,招安之旨也不难得。只是其中却有难处……”说到这里沉吟不语。

    萧让见了,自知其意,肚里暗骂一声“死太监便是要钱!”一面满面堆笑,却将那几幅字都收了回去。杨戬勃然变色,还道对方不肯给钱,哪知萧让却道:“监军明鉴,这几幅字乃是小生平素无事临摹之作,难登大雅之堂,只作敲门之用,这厢另有厚礼。”一面说,一面袖中将出一叠钱引来。

    杨戬一瞟那叠钱引,足有百十张之多。上面一张写的分明,乃是一百贯面额,则这一叠不啻万贯之财,抵得过宰执大臣两年的所得。他虽然身在宫中,惯见财货,不过这一笔也算是大收入了,登时回嗔作喜,一手接了过来揣在袖中。笑道:“秀才直如此相戏乎!”一面又望望那几幅字,还是有些难以相信竟然都是赝品。

    萧让长揖道:“些许小礼,不成敬意。那位故人说道,只需成就此事”必当重重相谢,百倍重礼在所不息,只望监军成全则个!”

    杨戬一听还有一百万贯好收,那头脑就如同遇到了十二级台风的风车一般,转的飞快,即道:“是了。你等迫于生计。啸聚山寨,却不忘朝廷和官家,心中常怀忠义。与那等打家劫舍的强人又是不同。待本官将你等这些情状上奏官家,必然降诏招安,为尔等大开自新之路。你那故人率先投效,当得一桩首功,他又是曾读诗书的,本朝最重文学之士,便赐一个出身也不为过。似此可满意么?”

    萧让原本得了吴用之命,便是为他自己求一个出身,为此不惜重金贿赂杨戬。见杨戬答应的爽快,萧让心中却也松了一口气。暗道:“天可怜见!只望这一件事平安得成,我一家尚有团圆之望!”原来这萧让一直住在郓州城里,给人写字教书为生。他与吴用本是素识,近日承吴用派人来说,要作一轮法事,需用萧让大笔一挥,便将萧让赚到山寨中,转头又去把他一家都给“请”上了山,要萧让下山去找杨戬说及此事。并不得泄漏分毫。若是萧让不从,或者暗地给官兵通风报信,或者此事不成,那就是一家大小统统人头落地,别无二话。萧让虽说也有些花拳绣腿在身,怎当得梁山虎狼之师,更兼一家十几口的性命都捏在吴用手中?只得应承。

    如今杨戬既然答应,萧让却不知这背后牵涉到朝廷中极隐秘地争斗,还道这太监贪财,看在重金份上,愿意代为禀告朝廷。当下道一声“静候佳音”,便出门回家去了,因吴用叫他在本州住着等候消息,因此萧让仍旧住在自己家中,只是少了家人做伴,独个儿悲愤,也不足为外人道。

    杨戬送走萧让,将那一叠钱引收到箱笼中,却又取出一封书信来看。这书信乃是朝议决定招安之后,蔡攸火速将这消息送往杭州告诉蔡京,蔡京便手书写了这封书信,命人加急送来给杨戬,昨日刚到。

    杨戬本已看过,一时不得要领,今日与萧让一席谈,却又有心得。看这封信,原来是蔡京得知朝议招安之后,嘱咐杨戬要设法玉成此事,并务必在这中间示好于宋江,将他拉拢过来。蔡京信中说地分明:

    “今上虽好游乐,于朝政并非无心。今朝政以理财为先,高强以应奉局、钱庄、博览会等几事,理财之能人皆服之,士大夫间亦有称誉者。此子春秋正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