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第五十回下 (第3/3页)
适,也不必先来告诉我,该怎样做,就怎样做。”
至申时末,日光散尽,夜色弥合。大花厅上一家子合欢会宴,并听取戏台上精致小戏。因这一日日间只用济粥为食,合欢宴上就少见蒸煮软烂之物,以煎炒烹炸、浓香厚重为主,米面主食也多干制。席间众人分几拨到吴太君跟前拜贺行礼,吴太君受礼,笑着让自在归席玩耍,又几次三番派人到花厅并廊下各处席上叮嘱:“一应饭菜酒水,适量为宜,切忌暴饮暴食,损伤肠胃。”至于席上种种,不过众人吃酒、看戏,也不消多记。
却说次日,早上林黛玉起身,梳洗妆饰毕,照例到吴太君处请安。见吴太君因冬至这日劳乏,一夜过来倦懒之态犹重,不过稍坐一坐,便即回来。到屋里坐下,紫鹃才倒茶,就听到外面小丫鬟传说:“小七爷来了。”一语未毕,章回一手抱一摞书,一手提一只老大食盒走进来。林黛玉不觉笑道:“哥哥从哪里来,这会又往哪里去?看着这样忙,还带着朝饭。”
章回笑道:“正是老太太那里轰出来,说乏了不耐烦听报账,拿了几样朝饭就打发出来,让不拘哪处找个地方吃了了事。因这里最近,又告诉说妹妹已经起身,便厚着脸皮来向妹妹借一站之地。”
黛玉听得噗嗤一笑,便叫丫鬟赶忙把外面的桌子收拾出来,把食盒里几样东西在桌上布好。一时看见其中一碗杂米菜粥,不由问:“哥哥今日还吃这个?”
章回点点头,见黛玉神色,笑道:“并不是昨天家祭吃的粥,是散出去的济粥。里头有番薯、番瓜之类。因是第一次用在济粥里,也不知道滋味,才请特意留这么一点我尝一尝。”
林黛玉这才恍然:济粥顾名思义,原就是要散布给百姓的,并不能轻易留在自家。且想到昨天众人围拥争抢情景,也知这粥也不会因为量多而有富余。章回虽有心考察用了新种作物的济粥好歹差异,也须得事先安排,并借着吴太君遮掩,才能一尝口味。只是笑道:“这样也太费劲。就让厨房另外熬一锅出来,岂不便宜?”
章回笑道:“妹妹不知道。熬一个时辰的粥,和熬五六个时辰的,情态滋味完全不一样。大厨房照样熬一锅固然便宜,分量少了,到底不如大锅浓厚香甜。”
一时章回将朝饭吃完。丫鬟们将碗碟食盒收拾起来。这边章回问黛玉:“昨日事忙,我竟没得空,也没问妹妹可好。再就是妹妹吃的丸药,原该就着饭点吃的。昨天早、午只两口家祭的粥,晚上又多油腻荤腥,这一日一夜下来,妹妹觉得怎样?”
黛玉道:“多谢费心想着。并不觉着有哪里不一样。”
章回说:“我听大姐姐说,前日有好几家给妹妹送了垫饥的零食点心,引发了一番议论,着实高妙。”
黛玉脸上就有些泛红,道:“不过是一些小想头。因我多心小性儿,一不留神,就走成了尖酸激愤。说时一味痛快,现在回头想起来,真个糊涂可笑,实在叫我无地自容了。”
章回忙摇头道:“妹妹切莫这般说。我和妹妹想的是一样的。文昭公一脉,哪个能够在这样的正经大事上敷衍应付,乃至弄虚作假?这不仅是把先祖意愿违背了,更是失却了本心——妹妹能想到这一层,我听大姐姐说时,当真十分欢喜。”
黛玉不想他这样说,抬眼就往章回面上看去。但见欢欣喜悦,眼角眉梢尽是诚挚。黛玉心里就忍不住一片暖融融、喜滋滋升腾起来。忙垂了头,道:“然而长辈们关怀爱护也是真。想到这里,我便心思纠结,到底不能平顺。”
章回道:“妹妹心思细腻,七窍玲珑,要没许多心思纠结,反倒不合情理了。不过正如大姐姐所说,果然心中有事,不可憋闷,必定要找人说出来,免得自苦。另外,我还有一个方子给妹妹,到那千回百转、纠缠难解的时候使用,也能稍稍纾解一二。”
黛玉问:“是什么方子?可应验吗?”一边就喊紫鹃、青禾拿纸笔,道:“哥哥稍待,等我记载下来。”
章回笑道:“妹妹不慌。方子其实只四个字,难得糊涂。”见黛玉歪了头,面色不解,于是笑着续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妹妹既说每常多心,有空时不妨念一念这个方子,也能放宽襟抱,不教那些杂事萦怀。”
一语未毕,就听身后有人恨恨出声:“好一个‘难得糊涂’,只是有些人看着聪明,自家也以为聪明,其实最是糊涂的,根本就不用为难。”正是林如海。吓得章回一跳退出三步,黛玉也垂了头走到一边。林如海先瞪章回一眼,喝道:“会试在即,正是拼命一搏的时机。你想什么‘放一着、退一步’,说出这话来你也敢扯上安心!还不给我回书房去,把历年的题目作出十篇来看!”
章回一个字不敢说,脚底生风,一溜烟去了。这边黛玉上前,挽了林如海手,笑道:“爹爹何苦又吓唬表哥?表哥脸上颜色都变了。”
林如海瞪着眼,鼓着腮,然而被黛玉拉扯摇晃,到底忍不住缓和下来,笑骂道:“你表哥就是少人教训。好好一个风华正当的少年郎,偏喜欢在这些恬退无为的东西上留心思。这几句话一听就是那等陈腐老朽、一生碌碌不得志的失意人发出来的,被他听见记下来。幸好没用去别处,只拿来牵强附会,开导宽慰于你,倒也不算完全糊涂。”
黛玉听了这话,放下心来,笑道:“既这样,女儿就记得这四个字,果真到了烦闷时刻,拿起来念念,想起今日情形,笑出来也就是了。”说得林如海哈哈大笑不已。
父女两个又说了一会子话,便有吴太君遣人来请。两人自往那边去了。且不赘述。
却说章舒眉的好日在腊月廿六,约定十一月二十自常州启程,到京中从文昭公时置下的宅邸发嫁。她虽无同胞亲生兄长,堂房的章回、章偃、章僚、章柴等都要上京会试,正好相送。又有顾塘东府、章家二房章霂陪妻子陈氏归省,林如海携女黛玉并全家上京赴任,几家人几件事一起,连人带物,凑出浩浩荡荡三十六条船的船队,沿运河北上京师。数日抵达,码头上早有章府、林府中人伺候迎接,又有恩平侯府、靖昌侯府派的体面管事仆妇相候致意,不在话下。
待进了城,到了府第,林黛玉才知道自家与章府就在一条街上,中间不过相隔两户。一应安置毕,正待随父往章府上去,就听说荣国府遣管事来请。林如海道:“今日初到,不恭。明日必往岳母处拜见。”黛玉于是赶忙回房,命紫鹃、青禾等将与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李纨、熙凤并姊妹们的一应礼物俱打点出来,收拾妥当。次日一早,妆饰登车,随林如海往荣国府去了。
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难得糊涂——郑板桥名言,不用多解释噶。
不忘初心,砥砺上进——舍生取义,因为的是本心。任重道远,所以必须积极磨砺上进。
---------------
另附章家简要人物表:
长房长子行一章望(妻洪氏):章回(行七,妻林黛玉)
长房次子行二章朔(丫鬟皎娘):章由(行一,妻骆氏殁,继妻范舒雯)
长房三子行三章曜(妻周氏):章宪(行二,妻崔氏)、章开(行三,妻史氏)、章何(行十三);舒欣【行四】、舒颜【行七】
二房长子行四章魁(妻尹氏):章偃(行六)、章僚(行八)、章皙(行十四);舒慧【行三】、舒颖【行五】
四房长子行五章轸(妻张氏):章冉(行四、三岁夭折)、章瞿(行十一);舒眉【行一,夫蔡泓】、舒倩【行八】
长房四子行六章毕(妻季氏):章伋(行九)、章师(行十);舒聪【行六】、舒敏【行九】
二房次子行七章斗(妻王氏):章柴(行五,妻甘氏)、章虔(行十二);舒颐【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