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文学圈 (第2/3页)
好有身处文化界的朋友,米哈伊尔想在俄国文坛崭露头角估计得花上好一阵功夫。
如今的俄国文坛,严格来说只存在于圣彼得堡和莫斯科这两座城市当中,其余的小地方,很多人肚子都未必吃得饱,哪来的时间去关注所谓的文学。
再就是文坛向来都是贵族的圈子,米哈伊尔一介职员的儿子想闯进这样的圈子,没点机遇确实比登天还难。
好在机遇已经出现,米哈伊尔大概率也是抓住了。
而在送走别林斯基以后,街道边上就只剩下了米哈伊尔跟涅克拉索夫两个人,在经过这么一场谈话后,涅克拉索夫的神色也是一变再变。
光是在写作上才华横溢就已经很了不得了,关键是这个年轻人竟然还能跟自己眼中的偶像别林斯基来上一场思想上的碰撞,而且丝毫不见怯色!
要知道,像别林斯基这种人,学习到的是这个时代最为先进的思想,常年的评论家生涯更是锻炼出了他惊人的敏锐力跟思辨能力,正常年轻人稍稍聊的深入一点便会露怯,更别说你来我往的交流了。
至少到目前为止,涅克拉索夫更多的还是在向别林斯基学习和请教,依靠着别林斯基来完善自己不算成熟的想法,这又怎么谈得上你来我往呢?
总之,涅克拉索夫现在看向米哈伊尔的眼神大有向星星眼转换的架势。
但有一说一,自家人知自家事,米哈伊尔虽然是后世成功进阶到研究生境的大学生,但是就学术这条路而言,博士才叫刚刚起步,研究生又算什么?
当然,米哈伊尔是如此。
好在是对于这段时期的思想潮流还算了解,再加上后世看过的诸多总结的很优秀的文献,因此姑且过上这么几招倒也不算什么难事。
但说实话,说得再多一点,米哈伊尔的废物研究生底色估计就要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
那么言归正传,交流归交流,有件事米哈伊尔一直没好意思向别林斯基开口,眼下终于送对方离开,米哈伊尔也终于是有点鬼鬼祟祟的问起了涅克拉索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