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楚庄王一鸣惊人——邲之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楚庄王一鸣惊人——邲之战 (第2/3页)

想要退兵,他的爱臣伍参主战,令尹孙叔敖主和。伍参对庄王说:“晋国从政者比较新,未能做到令行禁止。其大夫先克刚愎不仁,不肯用命。其中的三军各个主帅,独断专行,众将领无所适从,晋军此行必败。且国君遇到晋大臣而逃,于楚国颜面如何?”庄王无言对答,命令尹孙叔敖调转车头北上,大军驻扎在管(今河南郑州市)地待命,并采纳令尹孙叔敖的意见突袭晋军。虽然孙叔敖主和,但君主主意已定,他还是服从大局,为战胜晋军而出谋,这里孙叔敖是个顾全大局的人。从伍参的话中反应晋军内部矛盾不小,晋文公用以称霸中原的三军六卿制在这里的弊端显现出了,如果没有服众的人作为主帅,大军就是一盘散沙。

    郑国为摆脱遭受晋、楚相互攻击本国的困境,择胜者而从之,企图策动两国决战。于是遣使赴晋军中,劝晋军对楚作战说:郑国所以屈服楚国,是为挽救国家的覆亡,不敢对晋国抱有二心。楚国因屡战屡胜而骄傲了,楚军在外数月,也已疲劳,又不防备,请晋军攻击,郑军愿做帮手,楚军一定失败。

    对郑国的态度,晋军将佐看法也不同。中军佐先縠主战,说:打败楚国、威服郑国,就在此举,要答应郑国。赵括(这里不是战国赵国时的赵括,只是同名)、赵同支持先縠意见。而下军佐栾书则认为,楚自战胜庸国(在今湖北省房县、竹山)以来,楚王在军中无日不告诫将士,胜利不可仗恃,纣王百战百胜但却灭亡了。楚国君臣不骄,军事有准备。郑国劝我们交战,我们若胜,他们就会服从我们;我们若败,他们就会服从楚国。是拿我们来占卜啊!不能听郑国的话!赵朔说:栾书说得好,听他的话,能使晋国长久,不至于受到挫败。但是,中军元帅荀林父犹豫不决。

    这边楚国为麻痹晋军,两度遣使求和示弱。晋军主将荀林父无意决战,认为这几年都是与楚争郑,没有什么大的争斗,即使战败楚国,晋军也会损伤,如果楚国求和退却,就不费吹灰之力使郑臣服,达到了目的,当然也有晋国国内不稳定的问题,于是他答应了议和。正当双方行将盟会之时,楚军洞悉晋军将帅不和,耍了个小伎俩,楚国派遣许伯、乐伯、摄叔驾一架战车向晋军挑战,逼近晋军,并杀入晋军军营,杀一人取其左耳,生俘一人而回,作为袭扰晋军想诱使晋军出战之策。楚军求和本为懈怠晋军,挑战仍在于试探晋军虚实。

    晋军中的晋将魏锜、赵旃,一个想求做公族大夫,一个想求做卿,都没有得到,所以心怀怨恨,想要使本国的晋军失败。他们请求向楚军挑战,未得到允许;要求去请盟,被允许了,实际上是去挑战。

    二人走后,上军将佐士会、郤克指出:大军一定要做好迎战准备,否则必然失败。但中军佐先縠说:“郑国劝战,不支持;楚国求和,不同意。没有统一的命令,多做战斗的准备为了什么?”他拒绝做战斗准备。上军将领士会命巩朔、韩穿在敖山前设七道伏兵,进行警备。中军大夫赵婴齐派所部在河岸准备了船只。这就体现了三军分管的不统一。

    楚军孙叔敖见晋军魏錡、赵旃来,决意先发制人,命左、中、右三军及楚王亲兵布好阵式,全军掩杀晋军。晋军魏锜先至楚营挑战,被楚将潘尫所驱逐。夜间,晋军赵旃又至楚营,在楚军门之外席地而坐,命部下袭入楚营。楚王指挥军队追逐赵旃,赵旃弃车逃入林中。晋军在魏、赵二人出发后,特派軘车随后接应。楚将潘尫在追击魏锜道上,望见晋军軘车掀起的飞尘,回营报告说:“晋军大军到了!”楚令尹孙叔敖担心楚王有闪失,命令全军出动,布成三个方阵:工尹齐领右军,唐侯领左军,向晋军攻击,楚军全军迅速进击,楚庄王也在其中。在进击中,楚将潘尫所率追击魏锜的四十乘战车也加入了唐侯的左翼方阵。晋军全军完全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被迫仓促应战,在晋军看来这起战争的突然发生也是比较荒诞的,莫名其妙就开战了。

    晋中军主帅荀林父见楚军大举来攻,前有强敌,后有黄河,心中慌乱,竟发出昏庸的军令,在中军敲响战鼓说:“大军先渡过泌水”中、下军混乱中一同涌向河岸,争船抢渡。先上船者挥刀乱砍,船上断指之多,竟至可以捧起。

    晋军大部队开始逃跑,于是楚右军追逐晋下军,左军追逐晋上军。晋上军因此前做过战斗准备,所以从容退去。此役晋国仅上军未败。

    在晋军的溃散中,晋下军大夫荀首之子智罃被楚大夫熊负羁俘虏。荀首立即率所部族兵,由魏锜驾车,向楚国反攻。下军士卒也多跟随,去寻找智罃。在反击中,还射杀了楚国大夫连尹襄老,俘虏楚庄王的弟弟公子谷臣。荀首的反击虽为救援其子,但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