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第3/3页)
。如果兵工署硬塞给中央军一款射程在九千米以内的火炮,那根本是给日军送人头。如果贵署给我们的炮太重,那么我炮兵无法山地机动,所有山地作战都将得不到炮兵掩护,那来找贵署赔人命的就不是我们炮兵而是广大步兵兄弟们了。
在这种矛盾处境下,中央军的队属火炮始终无解,一直僵持到了1936年底,俞大维才从西北边防军这里偷到了答案。西北边区在过去的十二年间,一直埋头发展经济,为了不惊动日本军方,西北边区煞费苦心,甚至连原油产量的数据都讳莫如深,更不会泄露军事和军工上的抗日准备了,为了瞒住日本,连中央他们都一起骗了,他们理直气壮地说金陵那边鬼子探子太多。一直到1937初,西北边防军的装备和编制即使对于金陵中央政府也是严格保密的,这没什么奇怪,在刘琨原来银河系地球的那个时空里,阎锡山的晋军也是不让中央军得到他们编制装备的哪怕一点点消息,直到1947年,晋军还把一个泄露部队编制给南京政府的军官给毙了,罪名嘛当然是很幽默的通共。日本唯一对西北边区有戒心的战略家石原莞尔形象地称西北边区的这种防备措施是铁幕。
打破这一切的是张杨兵变。在这个时空的张杨兵变发生在福州,***被扣押后,民党内部大乱,日本间谍趁机插手,煽动一些军人想在金陵搞亲日的政变,西北边防军军情四局及时揭发了这一阴谋,得到当时仍然被软禁的***口谕后,西北边防军调动了一个师,以与中央军联合军事演习为名,进驻金陵近郊,与中央军中爱国部队一起,平定了亲日份子的叛乱,从这次事件后,西北边防军的真面目才为人所知,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被首都各界交口称赞。***返京后,也亲自检阅了这支部队,他也对部队赞不绝口,称他们为黄埔精神之继承者。俞大维也是趁这个机会,才发现了西北兵工这个宝库。
1936年末,在福州事变(刘琨这个时空的西安事变)时候,西北边防军精锐陆军师进京救驾,俞大维派专家掺和在中央军将领里,跑到刘琨们的炮兵那里偷师学艺,才知道西北边防军以独特超前的战术思路解决了队属炮兵的难题。
西北边防军与捷克斯科达合作,许可证生产了100毫米榴弹炮、75毫米山炮,搭配轻重量曲射性能好的迫击炮及轻重量的战防炮,这样组成的队属炮兵既可以在平原地形压制日军师团野炮,又可以在山地战中以迫击炮曲射提供支援火力以战防炮直射摧毁坚固目标。更令他吃惊的是,西北边防军军官透露,西北兵工厂自产了全系列火炮:军属100毫米榴弹炮、师属75毫米野炮、37毫米战防炮、76毫米高射炮、37毫米高射炮、120重迫击炮、82迫击炮、60迫击炮等等。
西北兵工厂对外叫西北机械公司,是由西北开发总公司投资的,厂址在酒泉市附近。兵工厂的炮厂对外称西北第一机械厂。民国十八年(1929年)开始谈判引进全套的捷克斯科达制炮设备, 1931年设备到货安装,32年下半年正式生产75毫米山炮。
俞大维还得知,西北边防军引进了苏联的顿河马,在西北设立了军马场,培育成功了重型挽马山丹马。于是一等闽省危机解决,他就撺掇了中央军一些炮兵将领,吵吵着要***发话,去西北边防军和西北兵工厂参观取经。
本来,从1935年起,西北边区就开始向中央军和各地方军推销自产的步兵武器,但没有公开自己的火炮系列。恰逢西北边区与中央签订了抗战预备协议,金陵军政部和西北边防军司令部都同意开展作战计划和装备方面的交流活动,于是早在1937年初俞大维就第一时间带领兵工署专家们跟随参谋总部高层到西北来过一趟考察火炮了。
参谋总部和兵工署为西北边防军的军备情况所振奋,返回金陵后,对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做了详细汇报。为西北边防军实力所震撼后,军委会全面加强了与西北的战备整合,双方从作战计划到军工生产开始了全面合作,西北边防军和西北边区成为了抗战准备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