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8章 后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48章 后续 (第3/3页)

  “秦远同志,介绍一下你身后的这位同志,还有,找我有什么事?”

    “这位是《沪城晚报》的记者,黄显声同志。”

    秦远先介绍一句,接着继续温声说道:

    “陈院,上次我跟您说那手压井的事,出成果了。

    而黄记者正是来追踪、采访这事的。”

    陈国文简单冲黄显声点点头。

    作为农科院副院长,他见过很多记者来过院里,或是采风,或是采访。

    这俩不重要,能见报,才重要。

    当然,有记者来,是好事。陈国文眼里露出好奇之色,笑着冲秦远说道:

    “说说你那手压井的成果。”

    秦远从包里掏出记事本、几张冲洗好的胶卷,朗声回道:

    “我准备了资料,陈院,我想借用一下3号小会议室,那里有台投影仪,需要用到它。”

    “行,那就去3号小会议室。”陈国文饶有兴致道。

    几分钟后。

    三人来到3号小会议室,这儿静悄悄的。

    对于冲洗好的胶卷,老式投影仪直接可以投射影像。

    等技术员同志把设备调制好,秦远轻了轻嗓子,不由进入类似前世讲“ppt”的状态。

    先抛出背景,把沪城市里的几种水井照片摆出来。

    古井、未改进的手压井、扬水井...

    秦远巴拉巴拉,边换胶卷,边讲。

    这新奇的报告形式,顿时引起陈国文注意,他甚至还掏出钢笔和记事本,准备记录。

    接下来就是搞冲突、甩问题了,秦远把临河村吃水难的照片一放,陈国文果然脸色严肃不少。

    放完照片,秦远又打开记事本,朗声读了一组数据:

    “陈院,为了手压井的事,我专门去了趟市图书馆,查了一些普查资料。

    上面说国内缺水地区,涉及15个省级行政区,光乡下就有16-22万个乡村,存在饮水困难的问题。

    而波及人口估计得有1.2亿人。”

    陈国文点头附和道:

    “这个我知道的,农业部门联合统计局,一起做过调查。

    甚至两年前,国家还启动过抗旱挖井行动,挖了不少石井,这种井造价不低,一口井几百块。

    甚至你说的手压井,我也见过,外滩那边有。

    看起来蛮笨重,也不便宜的,要钢、要水泥、要铁管,这些都是计划内物资,不好弄。”

    见陈国文是懂行的,秦远直接把临河村民欢快使用手压井的照片,放出来。

    陈国文被照片氛围感染,出神地望着那简洁的手压井,忍不住问道:

    “阿远,这井是你弄的?跟我见过的,差好多,打一口这样的井,要花多少钱?质量怎么样?”

    秦远几乎照抄的后世“80型手压井”设计,这井谁设计的,他不知道,但经过时间的验证,质量没的说。

    他笑着点头回道:

    “嗯,是我弄出来的,质量应该还行,至于造价...只要3块钱,就能打一口这样的井。”

    “多...多少!?”陈国文眼睛瞪圆,满是难以置信。

    “3块!”

    秦远重重点头肯定,接着又展示几张照片,主要给陈国文看下废铁铸组件的照片。

    并继续说道:

    “下班后,我们还要去临河村那边,继续打5口手压井,陈院可以亲自跟我们去看看。”

    有详实的照片,陈国文已经信了,他拍着秦远的肩膀,兴奋说道:

    “造价如此低廉的手压井,阿远,你立了大功。

    像沪城,农村有70万户居民,即使1/10户数的农民,装了手压井,那也是7万口。

    如果我们农科院自己成立打井队,这得给院里创造多少收入。

    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我们农科院有技术推广任务,这种手压井非常便于推广,是大功绩。”

    没想到当初随便打两杆子,还真中了头彩。

    陈国文看向秦远的目光,满是感慨之色,打水井这事推广好,他很有机会升一升的。

    瞧他兴致很高,秦远凑过来,放低声音,如实说道:

    “陈院,保卫科刘全有写了一封深刻检讨,求到我头上,希望早日归队,恢复工作。”

    陈国文笑眯眯的,很给面儿地轻声说道:

    “既然他已经深刻反省,那明天让他交上检讨,就恢复工作吧。

    对了,你刚这报告的形式不错,一目了然。把这个胶卷留下,等回头去市里,我也给领导们这么讲。”

    闻言,秦远笑着轻轻点头,并把目光投向情报面板。

    【白色情报剩余:27】

    已然完全够兑换一条金色情报出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