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八十九章 书画先生 (第1/3页)
看到粮票,冯载宁愣了好一会儿。
第一次收到这样的回礼。
随礼物送来的还有一份帖子。
里面所写内容大致意思是:今日闲聊时听冯兄说,初到此地尚未安置好,仆从们也要四处跑动,多有不便。我思来想去,不如替冯兄减些负担。
帖子上写了,这些粮票都是本月印的,有效期三个月。可以在他们景星坊使用,大食堂有姜汤、热粥,偶尔还有一点肉蛋小菜……
冯载宁放下帖子,又拿起木匣中的一张粮票。
如今金银铜铁不是以前的价值了,换到手中的钱引也都是大额的。
以前能给家仆赏些碎银子,现在确实不方便,粮食和货物还得提前分装。
若景星坊的食堂可靠,这些粮票确实可以用起来。
他送给温故的那几颗珍珠和珊瑚,放在以前,当然是价值连城。如今却不好说。
喜欢珠宝的权贵愿意给高价,若没人喜欢,便是贬值厉害。
折中估价之后,他送出去的,倒是与温故回礼的这粮票、玻璃书刀,相差不远。
来到歆州城的这三天,冯载宁送出去不少礼品,收到的回礼,大致分为两种:重“式”的,和重“实”的。
“这位温坊长,似乎是个务实的人。”
沈家那俩不怎么靠谱,不必给太高的指望。这位温坊长,有些意思。
分析着这几天接触的歆州众人,冯载宁将匣子里厚厚一叠粮票取出,叫来随从,把这些粮票当津贴,给大伙儿发下去。
手下的护卫随从们,若是不便开伙,可以拿着粮票去景星坊的大食堂试试。
如今世态有异,城中商业远远不够活跃。
以前小厮在外面跑腿,还能自己买点吃的,但是这歆州城是严管的街坊制,道路两侧没有商铺,只有一面面坊墙。
他们刚到这里,还没摸清楚哪个坊里有卖吃食的。
眼下,景星坊是第一个。
去景星坊打探消息的那些人,也不必遮遮掩掩了。
粮票的事吩咐下去,冯载宁又想到了在景庆公所见到的宝葫芦。
他和祖母闲聊的时候,也想过用类似宝桥的那些闪亮之物建佛堂,只不过得先摸歆州城的规矩,以及赵家的态度。
如今所住的宅院中,改设的佛堂暂时保留原样。暂且低调,先观望,再改建也不迟。
庆云坊的道观会得到允许,必定掺杂着别的利益,并非寻常道观。
那宝葫芦他瞧着还行,虽然是道士炼制的,但,买个回来放在家中也挺不错。
改日去问问,是直接用钱粮购买,还是捐些功德钱去换?
景星坊。
工地停工之后,许多做劳力的劳工暂时没了收入,吃饭也节省了。
食堂那边冷清了些,粮票流通减缓。
但很快,来自四海坊的人让这里又喧嚣起来。
冯家的护卫和随从们,拿着粮票津贴陆续过来。
他们还挺积极的,能近距离观看宝桥,方便打听消息,还有热的汤食。
城中今年冬天北迁而来的其他人见状,也打开思路。
同样初到此地,同样很多物件没备齐全,仆从们开伙不便,同样不方便给赏钱,不如用景星坊的粮票作为津贴。
算下来,还能节省些许钱粮,又能打听到更多消息。
省钱,省时,省事。
之前也不是没人想到,只不过大家顾虑较多,都不愿意当第一个。
如今四海坊的冯家先走出一步,似乎没什么问题,便放心地跟着走了。
小批量的直接找食堂负责人换粮票,大额度的找公所换购。
还有经常遣家仆到城门口接应家族外归之人的那些大户,每天都得派人到城门口张望几次。
尤其是下雪天,一些管事会带着人来景星坊大食堂这里,喝些姜汤和热粥等待。
城门口留一两个腿脚快的人报信,有动静了过来招呼一声,他们能立刻赶过去。
景星坊不在主干道旁边,但离得也不远,来回也快。不必全都聚在城门口挨冻。
一时间,景星坊大食堂变得拥挤了。
为此,食堂附近几个堆放杂物的屋棚收拾出来,充作包厢,
出手阔绰的管事们,不愿意在大食堂待着,会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