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0章重文轻武的后遗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70章重文轻武的后遗症 (第2/3页)

进行牛刀式的重兵围剿。从童贯、高俅几次攻打粱山就能看得出。

    但是对于外族侵略就显得力不从心,难于招架。让金人几万大军席卷中原,犹入无人之境。

    第四,宋朝把重文抑武奉为祖训的弊端在于不能因地制宜,只知道墨守成规。尤其是在燕云十六州长期未能收回的情况下,国门洞开,无险可守。

    此时尚不知厉兵秣马,保家卫国,可见北宋的这些当权者在政治上是何等的不堪。

    但不务正业只是原因之一,那个重文抑武的传统观念才是根本所在。

    他们知道自己在军事上无法抗衡,对觊觎中原已久的辽金政权,只能一味的退让赔款了事。把富甲天下的大宋王朝陶得囊空如洗,几乎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

    归根结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作支撑,有多少钱都将变成别人的囊中之物!这一点在靖康之难的宋钦宗父子身上得到充分验证。

    由于微宗在位时间较长,政治昏暗,以至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等四大奸臣结党弄权,互相包庇,贪污腐败成风。先后发生了山东宋江和江南方腊等大规模农民起义。

    经过多年征战才被官军镇压下去,勉强度过了这次危机,却也使国力日趋衰弱。加上北方的金人长驱南下,导至了北宋的直接灭亡。

    这种结果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种说法,就是宋徽宗听从蔡京的建议,与金人结盟,联手攻击日渐没落的大辽王朝。把交给辽朝的岁币转交给金国,而宋朝得已收回失陷一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

    表面上看,似乎合情合理,实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他们忘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与相对较弱的辽国结盟,三国鼎立,相互牵制,北宋就很可能不会灭亡。历史也将被改写,那个心胸狭隘的小昏君赵构也就没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了。

    可事实上这些大宋君臣们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而接下来的事情,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