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前路漫漫 (第2/3页)
安排展开节目。
赵基离开后,木台上气氛立刻就热闹起来,众人没了拘束。
哪怕不怎么喜欢饮酒的人,此刻也放开约束,随众畅饮起来。
赵基离开宴饮台,去找军师赵岐一起吃饭。
赵岐年老,不喜欢吵闹,正与几个门生故吏一起进餐、闲聊。
见赵基来此,他的门生故吏请辞,照顾赵岐的卫士又给赵基添上碗筷。
赵岐牙都快没了,搅着肉糜粥:“大司马何不与众人做宴?”
“尊卑有别,我在台上,他们难以尽兴,事事都要看我脸色,颇不自然。”
赵基说着扭头去看几十步外的高台,那里鼓声作伴,他还能听到魏兴逼酒的蛮横声腔:“如今就很好,我得到了安宁,他们也能狂欢。”
“啧啧,如大司马这样的性情,还真是……少见。”
赵岐感慨着,他更想说的是反差。
从他知道赵基的时候,后续各种传来的消息中,赵基的形象就仿佛身上有刺一样,外人不能触碰,一碰就会扎人。
给他的印象是个十分躁烈、凶猛、勇悍的形象,联想到赵基的年龄与善战,就成了一个十分能服众,擅长拉拢身边人去对抗、打击其他人的边郡军事领袖。
结果现在赵基告诉他,他不喜欢热闹,喜欢独处。
见赵基似乎有什么话要跟他说,赵岐反而不想搭理,主动说:“大军凯旋,全军欢欣。老朽知晓大司马忧虑粮秣,还请不要以此为念。自老夫立世以来,前后一甲子有余,四时不正气候反常,吏民男女生活贫苦。”
“然而人祸接踵而至,各地男女也不曾死绝。今在大司马治下,生民远胜以往。若还不能活命,绝非大司马之过,乃系天命。”
稍稍劝慰、开解赵基一番,赵岐就拿木勺吃粥,心平气和,享受着现在的美食。
赵基情绪也好转一些,轵关陉这条路并不好走,尤其是大量民众混在军中一起迁徙时,时时刻刻路边都有虚弱累死的男女老少。
虽然有口粮供给,可这些人太过于虚弱,又不敢停留。
生怕跟不上军队,然后断绝补给,或被周围山民掳掠。
绝大多数灾民都是强撑着那口气跟随移动,活活累死。
赵基能看到的事情,赵岐也能看到。
这些跟随赵基迁徙的民众,比起其他迁徙的民众来说,已经幸运太多了。
各地黄巾军也是男女合编,十几万、几十万迁徙,过着朝不保夕,还要被军事打击、歼灭的生活。
黑山军也是如此,基本上都是张角三兄弟败亡后,皇甫嵩以车骑将军、冀州牧军管河北期间逼到太行诸山谷开荒求生而来。
当年百万黑山军,现在已没了大半。
此外董卓迁都,河雒百姓没有一点准备,那么冷的气候里,军队焚烧他们位于都城、郊外的地产,如似钱窝的田产、庄园废弃。
浮财被军队劫掠,甚至粮食、妻妾都难以保全,以一种妻离子散,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麻木迁徙。
从雒都到长安这一千里路上,如今再走一趟,就能看到路边前后相连的白骨。
然后就是三辅灾民,活着通过武关道抵达南阳的灾民就有十余万户;还有三辅灾民竟然跑到徐州去,聚集彭城附近,被曹操顺手屠戮。
刘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