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如此忠臣 (第3/3页)
脸反问:“何故如此询问?”
“本侯只是好奇。”
赵基伸手拿起桌上一条空白竹简,轻松折断,看着断口处密集竹刺,又看看徐勋的脸:“难道使者以为本侯问的不对?”
“不敢,赵侯若是如此问,那我主书信在此。”
徐勋取出一个锦囊,从中抽出一份帛书看了看内容,确认无误后抖开,折叠后递出。
西门俭上前接住,转递给赵基。
赵基拿起阅读,不出预料,袁绍不想转移淳于琼的家眷,也将人质范围局限在军司马以上十一家。
转移中高级军吏的家眷,保留主将淳于琼,中低级军吏的家眷。
若有变故,驱逐这些中高级军吏就能夺回兵权。
赵基也不在意,反正有吕布修理这支河北兵,这支军队大概率会一分为三,或一分为四,谁也别想独吞。
刘表的粮食供应不稳定,真正能让朝廷撑过这个冬季的只有袁绍。
因此这支军队,明年春季前就会遭遇断粮。
“既然本初公强硬要求,我也不好再做逼迫,此事就这样定下。”
赵基又问:“那么东郡之围何时能撤?”
“回禀赵侯,我主已传令东武城各军,令若到而城未破,各军自会撤离。”
徐勋语气诚恳,用一种奇怪眼神打量赵基:“敢问赵侯,这便是救臧公之策?”
“攻敌之必救,才能解东郡之围。”
赵基扭头看窗外景色:“我祖父再三要求我出兵救援,可从太原发兵前往东郡,过于遥远,路途险阻,变化难测。高干窃据上党,我又何必舍近而求远?”
这个功劳必须认下来,不能丢。
他也听明白了徐勋的言下之意,这段时间袁绍会命令围攻东武城的各军发动试探性强攻,能一鼓下城,就算臧洪倒霉,反正袁绍已经传令撤军了,只是很遗憾,信使跑慢了。
可现在东郡围攻臧洪的军队,不见得能坚决贯彻袁绍的命令。
这种命令操作不好,是会死全家的。
若是破城无能,最多也就是丢官、降职。
各方突然大混战,东郡这里的袁军肯定也不乐意将事情做绝。
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赵基命令虎步军去围攻弘农杨氏,大概率也会围而不攻,尽可能等待变数发生。
随即,赵基开始向袁绍书写停战文书,盖上自己的私印后,就递给徐勋:“上党这里,会交由朝廷委派郡守,若无意外,我会以张杨麾下的薛洪暂任。诸将人质抵达,我就从上党撤军。只是你也要跟袁本初说明白,如今只是上党停战,今后河北兵马不犯上党,我也不会出兵于此,我期待与他会猎于真定,而非上党。”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