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什么?新书有签售?! (第3/3页)
纸上收集信息,方星河发现,《三重门》的爆火让几乎全国的中文系都被激发了不服不忿。
相比于《杯中窥人》,《三重门》确实差了不止一筹,带来一种“我上我也行”的明显观感。
其实顶尖985的中文系学生,写单独段落的水平真不比韩涵差,拼成一部之后,大概率会很散乱,但在这一点上《三重门》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所以他们是真能上。
然而这就是时代赋予的特殊机会,首届新概念韩涵参加了,一篇作文上北大的热度他吃到了,读书无用论把他树立起来当典型,路总精心打造的人设刚好切中时代痛点,所以才有了《三重门》的大爆。
换个更高水平的人写一本《九重门》,大概率火不了。
在文学领域想要冷启动,那可太他妈难了,双雪涛的水平高出韩郭二里地,后世的孩子有几个知道?
所以韩涵是时代机遇与个人能力完美匹配的最好案例,两者缺一不可,但也正是由于个人能力不足以碾压一切不服,才导致了背后的经纪团队急于和方星河切割。
惹不起,躲开吧。
大致上就是这种思维,才有了回应文章的出现。
对此,方星河大度的予以祝福。
他专门发了一篇小文,正面力挺韩涵。
“我接受任何针对我本人的苛责,因为世界惯来用异样的眼神来审视任何一种异类,但我不接受对青少年文学出版计划里任何一位同伴的苛责,我觉得他们行,你们偏偏觉得他们不行,那是我瞎?
《三重门》固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苍夜雪》一样有,这是我们必须经历的浮躁空洞浅薄疏漏,甚至有可能我们永远走不出那些写作陷阱,然而这绝不是某些不怀好意之辈用《苍夜雪》去批评贬低《三重门》进而扩大化贬低韩涵的理由。
我和韩涵,生长的环境截然不同,我写起来得心应手的东西,他不行,他写出来的怅然和纠结,我一样不懂。
所以孰好孰坏?都好都坏。
我向来只说:我方星河天下地下最牛逼,我从不说我的作品最牛逼,任何作品都只是作者的一次片面表达,由作品上升到作者本人,很没有道理,也很阴暗。
某些人似乎很乐意挑起我和韩涵的争斗,或许会有那么一天,他做了让我很看不下眼的一些事,我可能骂他个狗血淋头,但绝不是现在,现在他做错了什么?没有。《三重门》是一部很有边界也很有态度的青春。
所以有什么事尽管冲着我来,和青春文学出版计划相关的一切坏事,我都扛下了。
好事你找他们,坏事来找我。
在此特别点名唯恐天下不乱的13丑,以及恶意贬低《三重门》却不从本身出发必须带上我名字的各位中文系师生。
我知道中文系学的就是文学赏析,评价文学作品是你们的本职工作,但在该宽容的时候不宽容,该强硬的时候不强硬,以酸言酸语代替客观公允,用一拉一踩来掩盖欺软怕硬,这样子教出来的学生,恐怕只能趴在文学上面吸血,创造不出真正的价值。
我不需要你们夸奖我的文章,在这场由我发起的新青春文学大席中,没有给你的预留席位,乖乖坐到边上小孩那桌,蹭饱了抓紧离席。
不要一边吃着我的饭,一边拉踩我的客人,你们不配。
想上主桌,想和我平等对话,把你们的课堂习作写到《性》的水平,我向你们郑重道歉。
又或者在我即将发售的杂文集里任选一篇,骂得言之有物,骂到我心服口服,我一样向你们道歉。
问题是,酸鸡们,你们行么?”
方星河显得很应激,很护犊子。
因为好大哥都护犊子。
作为80后青春文学出版计划的发起人和带头大哥,在后面还有很多部作品的情况下,于公于私他都必须有足够强硬的态度。
挺韩涵不是目的,确保80后文学第一人、新青春文学的开创者、新概念体系一哥、天生领袖等等标签广受认同才是重点。
方星河的目标完全实现了,新文章一出,恶意拉踩和对比的现象立即禁绝大半。
不是他言出法随,而是他的影响力足够大,能让足够多的读者产生对于双标拉踩的厌恶感,撰稿人们看到继续这样干的坏处大于好处,自然而然就消停了。
至于青少年作家们,全都对方星河感激得不得了。
今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在接受采访时经常提到新门大师兄,我方哥。
蓝瑶曹灵应尤佳等等女生简直把向往挂在嘴角了,并且第一时间就向《80后最强音》杂志投稿。
有出版计划正在排队的小伙伴们更不例外,逢人就讲方星河的好话。
坊间舆论对于方星河的发飙早已适应,这次给予了极大好评,因为他确实具备领袖的心胸和责任感,顺带着表示了一下对于出版计划后续作品的乐观。
当然,最最最重要的是,万众期待的新书,杂文集《少年的我》。
严格来讲,这本杂文集甚至比他的第一部长篇更受期待,因为方星河的短文水平更……额,不能讲更高。
《苍夜雪》的单双循环结构,懂行的人都知道有多难,因为必须熟练驾驭两种风格的文字去实现单双章的对立,再用精巧的行文来降低那种割裂感,使全文保持顺畅。
但是方星河的短文明显具备更低的阅读门槛和更高的阅读体验,酣畅淋漓,情绪至上,不虐不憋,爽得一批。
对得上电波的人,能够从中获取到极大的精神享受。
而且这一次,方星河提前发出预告——有签售。
全国的少女粉姐姐粉妈妈粉,集体疯狂。
**********
写得很艰难,如果有问题,先更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