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蠢蠢欲动的洪流 (第2/3页)
了非农这个坎儿就是他最能发挥的状态。
比那种出国要干嘛都不知道的,反正先拼命出去再说的盲目,已经强了千万倍。
说笑间把车拐进胡同口,正好可以把车转进厂区里,厂房是十多二十年的革命工业风,平房就纯粹是当年的四合院残留一排。
没准儿整个厂就是用四合院改的。
孙泽涛立马被孟宏飞拉着去跟东瀛技术员做交流。
让卫东跟张凌云聊几句,听说孙泽涛也是外院那边跟着做过销售的外围同伙,那就拉进公司来呗。
跟拖拉机手当司机一样,各司其责的完整规模:“对,尤其是俄语,我们可以也准备,你东北的?对俄……苏隔壁的边贸生意听说过没?”
张凌云马上好:“目前还一无所知,我记在心里,回东北到处了解情况的时候,肯定会注意这方面信息。”
让卫东满意的跟他强调自己的经验:“越往南越开放,越适应商业交流,越往北,越往封闭狭隘的地区就越容易被当成倒空卖空的投机倒把,譬如我们蜀川商州出现过倒卖瓜子被抓的,还有我一个老大哥现在还被关着……”
张凌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还有这么大的危险。
其他人除了紧跟技术员,试图认真记录一切可能跟自动化产线有关的信息,主要还是也跟着聆听让卫东介绍。
也就没注意俩小子悄悄从越野车后座下来,背着手在平房里东游西荡,还悄悄咬耳朵。
差不多都忙到快晚饭了,甚至还把产线启动,唰唰的生产了几十包,把所有人都震撼了下现代工业的吊打之后。
让卫东才发现沈老三还没回来。
问了下何月梅他们比较了解:“平京外地人多,长途电话就更多,去那打电话没准儿要排半天的队,有人还带着煎饼去当午饭呢。”
让卫东就先在胡同口找了家小饭馆,跟大家聚餐继续聊。
要回学校的,晚点拖拉机手开车停回去,这车就暂时归拖拉机手当司机来运送大家,工资先定个五十元,依旧是其他销售提成在外。
但既然拿了这个司机的身份,就要保证随叫随到的为大家工作服务。
大家纷纷起哄,要拖拉机手请客,看起来似乎有草原风的拖拉机手连说没问题。
被让卫东笑骂着鄙视了:“有老板在的时候就不要抢单,这是种美德。”
大学生们就对让卫东似乎新潮又没怎么听过的一些语言风格喜欢得要命。
最后连拿了五十元基本工资的孙翻译,也请求明天跟着一起去阳光日报见识大场面。
因为大家都给他形容了今天老板在供销总社的挥斥方遒,既有专业水准,又有家国情怀的表现简直满分。
假鬼子还是知道不把老板曾经询问某位女士想出国的事儿拿来当谈资。
五丝桶、蒜泥肘子、清炒虾仁、面筋白菜都比不上让卫东谈笑风生的给大家描述未来。
直到饭馆大爷催促收摊儿了。
让卫东才醒起该在厂里留个人接电话,他下午给金卓群留的联络电话报了这边的号码跟地址,沈翠月也可能会打电话。
所以干脆看看时间已经九点过:“我去电报大楼看看,有没有要顺路带到公交车站的。”
只有两人说要回学校,那就跟拖拉机手一起好了。
让卫东干脆带上俩小弟。
三人顺着马路上主干道后,夜色中的长安灯光一条街,算是这会儿全国唯二,跟外滩齐名的夜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