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4章 哪壶不开就别提哪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144章 哪壶不开就别提哪壶 (第1/3页)

    姨妈巾还是赚钱的,一包哪怕只有平均两三毛钱的毛利,每天十几万包那也是好几万的剩余价值!

    只要上了规模,资本家是真赚钱。

    如果说卖腊肉给让卫东开启了每趟几百块的收益,抵得上这会儿普通人一年的工资。

    钛锭给让卫东带来了每个月近十万的收益。

    照相机则让他可以即将每周赚十万。

    现在这特么卫生巾每天赚几万。

    1984年的每天几万啊!

    一碗肉沫面才一毛五,一升油才九分钱的时代。

    每天几万块是什么概念。

    喝茅台都能喝一瓶摔十瓶助助兴。

    反正茅台也只要18块5。

    就算放到四十年后,这种赚钱力度只要不跟IT界比,也是相当惊人了。

    对外当然宣称生产成本到卖价之间的钱,都是销售成本。

    还要给管理人员发工资,每天都在购买设备。

    可实际上只有让卫东和董雪莹,沈翠月才清楚,四毛八的产品成本,到六毛、八毛的内部价、批发价之间,也就是点管理成本和设备成本,销售成本等于零!

    因为这玩意儿是刚需,是没有竞争的新产品,拿出来就有人抢着要。

    甚至让卫东试着发给高校销售团队们,他们还不是转手一元一包的卖,他们的提成都在那两毛里。

    这种疯狂赚钱的局面,让卫东只顾忌两件事,赚太多被政策收拾,出现仿制竞争者。

    前者他才使劲让利给工人、销售提成,后者就是赶紧打广告筑起护城河。

    所以在商州,让卫东利用资金砸出来片玻璃建筑,何尝不是巩固局面。

    起码也表达了扎根商州的态度。

    反正他作为外行提要求,建筑公司按照他的想法去实现就行。

    玻璃看起来炫目高档,窗明几净的更容易显得卫生。

    造价其实没那么高,在八十年代绝对有清新脱俗的效果。

    每天附近桥上,街上,对岸都挤满了好奇市民、农村人看热闹。

    津津有味的欣赏那一块块玻璃“砖”被砌到砖混结构承重墙体上。

    当然这些日子,让卫东的重点还是要尽量把熟食做出包装成品。

    每天几百斤成品的烹饪煮制,让生产车间已经基本保证了味道稳定,也不用到码头上卖,直接在厂门口的店铺,现在有了卫生许可证,每天往来人群几两半斤的买回去下酒、给孩子补油水。

    机械厂又现开发制作了半自动切割机,几个工人操作就能很快切割成基本类似大小的标准块儿,边角碎屑收集起来都还能卖。

    最后安装到玻璃大棚里的抽真空机,差不多有三四张台球桌那么长的尺寸,可以让三十名工人分坐在周围。

    中间的传送带上就是切块儿的小食品成堆经过。

    每人面前一台跟虎口钳似的夹口,拿一块抹个袋子用签子挑开塞进去,踩一下脚闸抽气封口。

    效率很感人,每人每天只能做五百个,就很容易魔怔。

    让卫东很怕他们要不是被竹签子戳了手,就是被抽气封口压了指头。

    技术人员笑让主任想多了,我们这个设计是脚踩着才能压力,真要手夹了,不会松开脚吗?

    让卫东心想你怕是不知道那么多车祸时候狂踩油门的司机。

    可这就算是三班倒,一天也就能做四万多包指头大的小食品。

    每袋儿净重大约二十克,也就是每天只能处理不到两千斤的烹制过食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