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6章:刑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56章:刑徒 (第2/3页)

方的戍守,却是可以放松一些,采用更加宽松的制度。

    位于东北的燕地,距离秦朝的中心更加遥远,匈奴的主力也不在那边,更多的是早就被诸夏君子轮过几百遍的东胡。

    这些蛮夷已经失去了侵犯中原的力量。

    所以咸阳的贵人们认为,那里的防御,并不需要太过担忧。

    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好消息。

    但是消息的传递,

    是需要时间的。

    在始皇帝去世之后,地方的官僚很快便懈怠了下来。

    扶苏是个仁德的君子,

    人们对君子的畏惧,总是比暴君要少的。

    更何况已经在地方上联络手下,摩拳擦掌,预备复国的六国贵人们呢!

    他们得知扶苏继位以后,就凑在一起商议过:

    “扶苏的名声,天下许多人都知道。”

    “他做了二世皇帝,是会推行一些仁政,收揽一些人心的。”

    “而我们之所以还能在各处藏身,并且为复国大业做准备,就是因为人心还思念故国的统治,认为自己并非秦人。”

    “要是真让他坐稳了位子,引起天下人的感激尊崇,那我们的国家就没有复兴的可能了!”

    “不能让他的政令流传到地方!”

    于是,

    六国贵人便联络上地方相识的官员豪强,想办法让中央的命令,不能落实下来。

    法度和政令虽然好,

    那也得让它得到执行才好啊!

    直接装自己没有受到命令,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始皇帝在的时候,已经在全国搭建起了完整的文书传递系统。

    但他们完全可以拖延,或者提出反对意见,说自己这边“民情特殊,难以执行,还请三思”。

    等文书在地方和中央来回几次,他们想做的东西,也早就做好了!

    是故,

    扶苏一些轻徭薄赋的政策,

    在三晋这些更早被收服,控制力度更强的地方,得到了推行。

    但在距关中越是遥远的地方,便越是被人糊弄和阻挠。

    会稽郡那边,更是从上到下,变成楚国复国的大本营了!

    对此,

    咸阳那边,

    黑状也已经提议,希望可以进行一些调动,将蒙恬从上郡调回关中:

    如果天下没有骚乱,扶苏也不肯让黑氏通过类似政变清理的方式,加强权威的话,那就用蒙氏的力量,去堂堂正正的威慑朝堂上不恭敬的官员。

    若最担忧的事情当真发生了,那就更需要蒙恬了!

    而当这样的争吵过去,

    进入风雨大作的秋日之后,

    不知道政令已经更新换代的陈胜背起行囊,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押送起了九百名被征去戍守渔阳的民夫。

    他们踏着泥泞的道路,从原本属于楚国的阳城出发,要去位于旧时燕国的渔阳县。

    陈胜听到有不少人在抱怨:

    “我们楚人,为什么要去戍守燕地呢?”

    他的好兄弟吴广就此询问他,“要不要禁止他们的议论?”

    “刚刚启程,就有这样的抱怨,只怕路上管理起来会更艰难。”

    陈胜无所谓的摆手道,“戍守边疆是很痛苦的事。”

    “我们要走去那么远的地方,心里的怨气肯定浓郁,怎么还要缝上别人的嘴,不让他们说话呢?”

    “让大家用言语发泄发泄,不要去阻拦。”

    而在芒砀山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