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 认谁当老爷不是当? (第3/3页)
,也有压迫,底层一样如牛马一般不像人,并不是换一个族属情况就不同,能踏踏实实耕田种地住房子,对他们来说完全就是优待。
事实上,不说完全向袁树靠拢看齐,但凡那些治理内迁到凉州的羌人的官吏们能拿出袁树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的安置措施给这些羌人,都不会有百年羌乱。
袁树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
给这些进入到良庄内部的羌人、匈奴人以稍微次汉人一等的待遇,授予的土地和房屋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次一等。
但基本上也是按照壮劳力的人数和家庭人口酌情安排授予的土地数目和房屋数目,相当于给他们一笔启动资金,接下来就要让他们努力耕种、自己从地里刨食吃了。
一心会方面只有在最开始启动时期给他们一些补贴安置粮,让他们不至于饿死。
等土地能收获粮食之后,就没有补贴了,他们要负担交给官府的农税和交给一心会的安置税、保护费。
这些羌人和匈奴人的农耕技术水平往往不如汉人农户,所以一开始在收获上也更加有限,安置粮比汉人农户少,课税额度甚至比汉人农户还要高一些。
与汉人农户一般的待遇往往只会当作赏赐奖励给那些努力学习耕种、努力汉化的积极分子。
不更加努力,他们就得不到和汉人农户一般的待遇。
可尽管如此,这些羌人和匈奴人依然感激涕零,觉得他们遇到了天上的神仙,赐给了他们神仙一般的生活。
与他们过去饿到要啃石头的经历比起来,现在的日子确实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当人事部找到他们,询问他们是否有亲属、能否将他们那些亲属也带来良庄的时候,他们感觉这不是什么算计,而是神仙又大发善心了。
好日子还允许他们带更多人来一起享受?
有了这些免费、甚至是自费宣传员们的积极活动,来自西边的东羌人和北边的南匈奴人就有更多人逃亡进入右扶风然后加入良庄了。
袁树得到汇报之后,认为这个措施可以发扬光大,于是奖励了汉人庄户和羌人、匈奴人庄户中诱导来数量更多人口的“宣传员”们,给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
然后他顺势在人事部下面建立了一个宣传队,将这些有天赋的诱导好手纳入这个宣传队之中,额外给一笔津贴口粮,加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于是,袁树用很少的资源就撬动了数量很大的人口,投入产出比高到没朋友,放到现代,天使投资人都能踏破门槛。
至于随之而来的风险,袁树当然也是提前有准备的。
一心会保卫部为什么建立?
八百精锐是干什么吃的?
诱导政策颁布之后,的确发生过一些羌人部落和南匈奴部落追寻逃人踪迹、试图找良庄麻烦的事情。
然后全都被卢植、廉达、邵原带领一心会保卫部的成员们将他们干掉了。
保卫部成员们以精良的训练和优势装备屡屡把这些不成规模的追击队伍打的抱头鼠窜、狼狈奔逃。
论待遇,你们不如我。
打架,又打不过我。
你们不就只能乖乖认栽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