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二百五十四章 跨时代的首映,新一代的大师 (第1/3页)
刘伊妃挖刘师师,华艺挖周讯,范兵兵背刺干妈,澄天挖王金花,黄小名跳槽华艺。
方方面面,条条线线上的暗流涌动,背后都指向了一位串联其中的幕后黑手。
不过,此时的幕后黑手已经切换到了他的导演身份,在为导演生涯的下一个欧洲三金奔忙着。
2005年2月16号,华艺办公室三人屏幕中的柏林影展,《返老还童》首映式正在进行中。
这一届柏林影展,或者说这两年的柏林影展星味都不大浓。
主要原因是这两年的奥斯卡颁奖仪式提前一个月举行,许多原本计划在柏林影展首映的大片均提前。
只不过路老板报选奥斯卡的是《异域》,才能两者兼顾。
而对于大片来说,奥斯卡的一个提名在北美市场就是保底3000万的票房增长,拿奖翻倍。
但欧洲三大的调性相对偏独立和文艺,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曲高和寡,除了逼格外,在票房增长上获得的好处逊于奥斯卡。
这就导致这两年的柏林失去了星光熠熠的好莱坞影星,影响力下降。
此刻,首映式的影厅里已经爆满。
《异域》在全世界的大爆,使得路老板的导演声誉远播西欧诸番,在世界范围都积累了大量粉丝。
其实国内也很多,只不过都是和小刘粉丝身份重叠的黑粉!
今天现场捧场的明星不大多,因为这一届柏林影展确实在场面上略微惨淡一些。
除了湾省的蔡明亮、内地的《孔雀》剧组以外,就是哈维和昆汀等路老板的铁瓷到场。
哈维是来买片的,不用多提。
昆汀是各大电影节的老混子,即使不是因为狼友路老板,他也基本是全勤。
因为他喜欢看片。
年少时受继父的影响开始接触各类电影,后来借着在音像店打工的机会饱览群片,据说阅片量超过20000部。
意大利西部片、邵氏功夫片、法国新浪潮电影,无所不看。
另外就是本届电影节的评审会主席罗兰和电影节主席科斯利克,基本是把牌面拉满。
没有好莱坞电影的巨星,他们也不吝对着刚刚拿了金球奖的路老板释放善意,同时也是对这部《返老还童》的高度认可。
红毯和简单介绍、采访之后,电影终于开场。
全场寂静得可怕,天花板高悬的放映机中,一道光线点亮了屏幕,爆满的影厅响起电影开场的背景音。
一位老妇人躺在病床上,在飓风即将来临之时,给身边的女儿(李琳)讲述一本日记里记载的故事。
随着老妇人的讲述,画面开始切入到故事之中,开启了李明奇特、充满传奇色彩又令人感慨万千的逆生长人生旅程。
这样的开头设计巧妙地引出了主线故事,也营造出一种岁月沉淀、故事娓娓道来的氛围,让观众能迅速沉浸到影片独特的叙事情境当中去。
一声火车尖啸的鸣笛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开头是像《阿甘正传》中一样,将真实的黑白历史影像植入到了影片。
1919年初,一战刚刚结束两个月。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的影像,进步学生高喊着五四运动口号走上街头,把观众带回了那个时代。
这时候的魔都已经贵为远东第一都市了。
画面开场的两个巡捕在聊天,其中一名慨叹这里的繁华,简直把英伦三岛的城市都甩开了100年。
开场便是厚重的历史叙事视角,奠定了全片对于人生与时间洪流的思考。
俯瞰的镜头缩略,定格在一座倒转的时钟,这是全片的重要意象:
时钟倒转,人生的逆旅亦是倒流。
全片开场5分钟,中规中矩的镜头语言和叙事节奏,看起来有如白开水般平淡。
昆汀有些奇怪。
这不是路的水平。
以他的能力,想在开头5分钟疯狂炫技简直易如反掌,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乏味的叙事?
很快他就找到了答案。
路宽饰演的李明出生了,只不过过于苍老的外形有些触目惊心,全场第一次发出惊呼。
好莱坞数字领域的“面部动作译码”系统完美地把老人的样貌投射到一个婴儿的特型演员面部,足可以假乱真。
普通观众们惊奇于婴孩的丑陋,但昆汀和顾长未等人已经发现了不对劲。
尤其是“摄而优则导”顾长未。
这画面。。。
是过曝的啊?!
他疯了吗?还是说给路宽掌镜的赵飞疯了?
所有人耐着性子看下去,但此刻的心情好像是进了一座鬼屋,小心翼翼地探查和捕捉每个镜头语言。
这些导演们急于找到答案。
一个用来解释金狮奖、金球奖导演为什么会犯下这样的低级错误的答案。
惠英鸿饰演的魔都本地保姆曾文秀在租界的养老院门口捡到了婴孩李明。
这是他的父亲李雪建遗弃在这里的。
李雪建是本地的商业大亨,也可以称之为资本主义买办,靠着租界里洋人的外贸单子发家。
惠英鸿和丈夫婚后多年不育,他们一直为英法租界的达官贵人们在养老院服务,这是一位美国驻亚太武官开办的。
在一阵惊诧之后,李明成为了他们的养子。
经过医生的检查,婴儿的白内障几乎导致失明,各处骨头患有严重的关节炎。
这些,都是常见的老年病,为什么会出现在一个婴儿的身上?
蒙太奇切换到白天,观众们开始低声议论。
“画面是不是有点儿亮啊?好像跟一般的电影不大一样。”
“是有些怪怪的,像。。。”
一位内地记者用英语回答:“像是初生婴儿看到世界的样子,略有些模糊。”
“对!”
这位电影记者是居文沛,路老板的老朋友了,这次带队《世界电影之旅》来到柏林。
此前她已经参加过了中影的看片会。
但即使是第二次观影,居文沛发现自己仍然发现了很多此前没有关注过的细节。
比如片头那个倒转的时钟。
时钟是倒转,李明也是逆生长的。
他出生时面容和身体状况有如老翁,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年轻。
到去世时,会重新变成一个婴儿。
惠英鸿把孩子带到了一群老人中间,一位鸡皮鹤发的老妪惊呼,他跟我前夫真像!
观影厅笑声响起。
线性叙事非常流畅,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光影流沙般漏过指缝。
昆汀的感觉很奇特。
他本人是以天才般的环形叙事电影机构闻名于世的,也凭借着《低俗》的开创性叙事结构拿到戛纳金棕榈。
但从这样平淡的开场十分钟,在过曝的“缺陷”中安然地走完李明生命的前几年,他却一点都没有感到平庸。
而是。。。
有一种大师的平淡和内敛,他开始凝神思考路宽采用过曝的用意。
李明在养老院长大,他对一切充满好奇,他遇见了一位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
哈里森福尔曼是著名的二战记者,曾长期在魔都工作和生活,他是一位作家、探险家、讲师、摄影师和飞行员。
1937年,哈里森福尔曼因为拍摄和报道第二次淞沪会战而名声大噪,又深入采访报道了我党在敌后的抗日活动,是一位国际友人。
李明和哈里森福尔曼坐在养老院的台阶上叙话,李明满目憧憬地听着他夹杂着英文的流利汉语。
“李明,你知道你的国家有多美吗?”
“我的国家?”
哈里森福尔曼指着天上战机呼啸而过留下的轨迹云:“你有一天应该坐到飞机上去,去看看你们的黄河、长江、长城。”
幼年李明的灵魂穿过了困囿他的养老院,穿过了狭小而富饶的英法租界,开始睁眼观察这个世界。
包括他的祖国,苦难深重的祖国。
这是他学到的第一课。
路宽饰演的十岁的李明仰头看着天空出神,这是把路宽的表情通过特效手段投射在身材矮小的特型演员脸上。
此时,他对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的了解,还仅限于只有几十口人的养老院。
阳光熹微,在他脸上留下隐约的向往和忧伤,以及一种即将破土而出的希冀。
路宽的侧脸泛起一弧金色的光晕,和他懵懂无知的眼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观众们的心情波澜不惊,但顾长未已经有些坐不住了!
原来他用过曝是这个用意!
“老顾,老顾?”
“别吵!”
蒋文丽不满地低声:“你给我讲讲,这些镜头的毛刺感是怎么回事啊?看着不是很舒服啊?”
顾长未长叹一口气。
“过曝在摄影中极其业余,但路宽是有意为之,这是通过过曝和画面的毛刺来暗示人物和时代的烧灼感。”
资深摄影师仿佛打开了话匣子。
“李明出生在1919年,我们是战胜国,却在巴黎和会上受到列强的刁难,开头那一段是顾维钧巴黎和会的影像。”
“李明出生的时代背景,既有国家和青年从五四运动中觉醒的欣欣向荣,更有辛亥革命在1915和1917年两次面临复辟的隐忧。”
“换言之,这个婴儿代表我们这个苦难深重的国家。”
蒋文丽惊呆了。
她们这一代演员的文化水平不低,顾长未讲述的历史常识她不陌生。
只不过这样通过摄影技术彰显时代触感,把人物命运完美融入到时代洪流中去,这种手法简直闻所未闻。
年龄稚嫩的婴儿,代表了我们通过辛亥革命诞生的新生的国家。
而婴儿的老化和病重,又凸显了封建复辟和被列强欺辱的悲哀。
又老又新的国家,和又老又新的婴儿,这是两个互相融合的电影意象。
蒋文丽有些张口结舌地说不出话,即使她这样的外行也从内心涌动出无尽的震撼。
“那外国人能看懂吗?他们不熟悉这段历史啊?”
顾长未眼都不眨:“继续看,我相信路宽会有安排。”
李明在孤儿院一天天长大,也在和哈里森福尔曼的交流中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
和那个只存在他脑海中的“祖国”。
12岁这一年,李明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张漫玉。
张漫玉是美国富商和一位美丽的魔都女子的女儿,因此她的奶奶也寄住在养老院中。
两人第一次相遇,这次不仅是顾长未和蒋文丽,连昆汀、罗兰等对这段历史隐喻不大熟悉的外国电影人也看懂了过曝的用意。
两人同岁,但李明长相衰老,四肢羸弱,张漫玉却生动活泼,巧笑嫣然。
这样的过曝分明是寓意两小无猜的童年伙伴,此后羁绊了一生的感情将要面临波折。
李明站在养老院的台阶上看着她四处奔跑的顾盼神飞,有些自卑地不敢上前。
此时的过曝镜头,生动地描述了他内心的灼伤感!
顾长未苦笑着摇头,原来他是把国家命运当做一条暗线,男女主角的感情命运作为明线。
这样国人可以深入挖掘到暗线的隐喻,外国观众则完全可以把电影当做一部魔幻爱情的剧情片。
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过曝和前三十分钟里毛刺感的画面都设计得如此精妙,让观众彻彻底底地走进了这个时代、这个人物的内心。
就像鲁迅谈《红楼梦》时讲,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越是能有多层次的解读,就越能代表作品的丰富内涵。
内心善良的张漫玉并没有对怪异的“老头”李明心生厌恶,两人藏在养老院的桌子底下,点燃了蜡烛互相说着秘密。
她好奇地用手触摸李明遍布皱纹的脸颊,却被奶奶惊觉。
温馨友好的一幕,在她眼里看起来是那么的诡异和变态。
认识了小张漫玉,李明开始有了心事。
随着年龄一天天增大,他“返老还童”的神异体质突显,对着镜子,他发现自己身上渐渐有了健康的肌肉。
终于,1936年,李明十七岁,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偷偷地离开了养老院,进入繁花遍地的租界。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逃亡内地的白俄越来越多,无以为生却又风姿绰约的白俄女人开始在租界做起皮肉生意。
懵懂的李明进了一家暗娼馆子,面容的老态引起白俄小姐们的嘲笑。
“老头,你的玩意还管用吗,哈哈哈!”
李明在女人们的羞辱和调戏下洋相频出,这帮亡国奴不吝恶意地把流亡他乡的愤懑发泄在这个“中国老头”身上。
“闭嘴!你们这群白俄婊子!”
张松文扮演的配角出场了,他一巴掌扇飞了一个丰乳肥臀。
“阿叔,这儿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回去吧!”
影厅里传来一阵哄笑,路老板饰演的李明恰到好处地给出一副天真无邪的模样。
只是这副表情在鹤发鸡皮的面容上出现是那么的诡异和充满笑料。
昆汀看到这里,突然心里有了一丝明悟:
路好像已经把无数的炫技和镜头设计融入到了看似平淡的剧情中,这种内敛甚至比张力的难度更大。
他很期待电影中期的节奏,或许还会有和过曝或者比过曝更惊人的镜头语言。
张松文是一个魔都公子哥,父亲是举人出身的“味精大王”张逸云,他为人放荡不羁却胸怀正义。
张逸云在1923年创办了天厨味精厂,打破了鬼子对味精市场的垄断,后来在抗战的时候也捐资捐物捐飞机。
李明跟他解释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张松文听得哈哈大笑,立马叫来老鸨。
“给我弟弟安排一个,我付钱!”
白俄妓女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在她们看来,这样的一个老朽客人的性价比太高,同样的付费也许这个老头只需要10秒?
一个白俄女人兴奋地领他上楼,结果让张松文在楼底等了一个小时。
再下楼时,那个之前还尚自庆幸的白俄女已经双股战战了。
“老弟,我还是叫你阿叔吧,你真是我阿叔!”
观众又是一阵爆笑。
蒋文丽笑道:“诶,老顾,你说人家路宽拍的电影,怎么就能做到这么容易就让你们这些专业导演看到内涵,又让普通观众看到故事呢?”
顾长未无语地瞥了眼“糟糠之妻”。
你知不知道你嘴里的如此轻而易举,是多少顶级导演的难以望其项背?
影片进行了四十多分钟,默默观察场内动态的路老板也稍微放下心来。
观众们的反响都很不错,无论在剧情转折处、刻意埋伏的笑料处都给到了应有的反馈,没有出现进入不了情绪的情况。
况且这是在柏林。
他们尚且如此,内地的观影人群只会更适应。
平心而论,这是路宽的一部“自嗨”之作。
除了依旧叙述流畅的故事性外,他在电影语言和镜头语言上进行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比如过曝和死黑。
这简直可以说是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