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小瞧天下英雄了! (第3/3页)
臂、横木、斜木,插好再钉一钉加固便可,又有铁索崩紧提前悬空,身手矫健的士兵套上绳索挂在铁索上就能提前分段施工,他们只是呆呆看了一会儿,三分之一的桥身已经似模似样了。
中村弥九郎、前野长康和蜂须贺正胜终于知道正规军和杂牌军的区别的,不仅在甲胄武器上有区别,更多还是训练上——要说这些皮甲工兵第一次造这种桥,那绝不可能,八成造了拆、拆了造,不知道拆腾过几百次了,搞不好每个步骤都反复改良过,不然不可能这种惊人的速度。
当然,花销也肯定不小,只看看那些早就备好的预制木料和各种型制的专业工具,说一声原野在这些人身上砸了几万贯,他们也敢信。
原野对弯津工兵的速度也很满意,甚至自己都有些惊讶。
虽然这科目是他要求的,但他事情太多,时不时就要憋憋坏水或是发动远征,不可能死死盯着某个单位的训练,真没想到弯津工兵自己进化到这种地步了,估计在队内没少自己卷自己。
大概是灾荒时裁军的原因?不肯卷的,表现不好的,都被裁走去当治安官、民兵训练官了?
竞争上岗果然有好处,以后还是要时不时裁一裁,清一清不肯上进的家伙,不能把军队养出得过且过的思想。
当然,这也是弯津军福利待遇够好,很多人都不想失去这份易受尊敬且高薪的工作,不然也卷不起来。
“不错,回头给工兵军官记功,今年工兵里的标兵选拔也要翻倍,个人奖励要格外从优。”原野吩咐一声,这种认真工作的部下,当然要给予肯定,给予实质性的好处,以鼓励他们接着自己卷自己,越来越优秀。
工兵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曰本中古时代,尤其重要。
这时代,到处都是大小豪族,是个国人众就要占村为王,织田信长、今川义元等一大批大名都十分反感这一点,都想把地方的统治权全都拿到自己手中,但他们却一直拿不到,主要原因就是地形限制。
曰本是个多山多河的岛国,三里一座山,十里一条河纯属正常现象,而这种天然分割的地形,征伐起来十分困难,特别是以这时代的交通条件,你走两步就遇到一条找不到渡口的河,走两步就遇到一片湿地烂泥地,有时真的没招。
军队和单人不一样,军队过河没那么好过的,有时一条小河把一条军队挡上三五天都很正常,更是十分容易导致补给送不上来,军队走着走着自己就崩了。
战国时代的曰本军队采用的办法,就是硬走,走到哪抢到哪,村里的米要抢,杂粮要抢,鸡也要抓走,不然补给不够,而更重要的是,屁股后面有这么多“天险”,万一打输了,想逃跑减少损失都很难。
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尾张之虎”织田信秀带着万把人去攻打稻叶山城,一不小心被斋藤道三打崩了,被人一路追到河边,结果没桥,七八千人抢那么几十条船,当场就淹死了上千人——正面交战都没死这么多啊!
原野不肯坐船过河也是这个原因,他可不想走织田信秀的老路。
这天下没有必胜之仗,未胜要先虑败,哪怕弯津军足够强也要坚持保证后路通畅,保证就算战事失利也要有退路,所以他是一定要造了桥才肯率军过河的。
背水一战,决死反扑,大获全胜这种事,放在里看看热闹就行了,他手下的军官要敢这么做,他第一个送他上军事法庭,枪毙时间少于五分钟就算他的错。
这种人枪毙了绝对不冤。
大概,他这种人是当不了名将的,他还是喜欢“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句话,认为这才是打仗的正道。
稳扎稳打,没必要弄险,想方设法削弱敌人,日日积累训练自己,只打有把握之仗,哪怕就是暂时失利,也不能伤筋动骨。
当了这么多年弯津军的统帅,他也算有自己的战术指导思想了,也有可能是落难初期几次被迫拼命留下的后遗症,而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弯津军也没让他失望,越来越精干。
一个多时辰以后,这座横跨木曾川的铁索悬臂木板桥就建好了,刺耳的竹哨声阵阵响起,两千弯津军依序便步过河,士气高昂,无所畏惧。
施工依旧没停,按计划,弯津工兵还需要再搭起两座悬臂桥和修一处简易阵地,以保证拱卫该地,弯津军能快速退回南岸。
中村弥九郎、前野长康等人彻底被惊住了,而蜂须贺正胜也脸色有点难看。
闻一知三,他以弯津军为假想敌,只看看他们按部就班的过河,就觉得他们十分难搞,没有个两三倍的人数优势,不能令他们首尾难顾,顾此失彼,他一时都没有和对面交战的勇气。
小瞧天下英雄了,没想到尾张还藏着这么一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