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羽林卫扩军 (第2/3页)
屈身,拱手道:“多谢国舅相助,在下还有一事,想与国舅商议,能否马车内说话。”
车轮滚滚,朝着长孙府返回,长孙无忌望着王及善,一言不发。
他当初掌权时,王及善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金吾卫中郎将,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然而这些年来,王及善掌管内领府,几乎让外国细作在长安城内无所遁形。
这次的事,王及善也利用他来当诱饵,轻易将大食人收拾了,其手段之强,令他都不敢轻视。
这也让长孙无忌再次感慨,皇帝年纪轻轻,为何竟能如此知人善用?
王及善斟酌了片刻,缓缓道:“长孙国舅,这次的事情虽并非陛下的意思,但有一件事我想告诉您,陛下对您的能力,一直非常看重。”
长孙无忌笑道:“王将军原来是宽慰老夫的。”
王及善道:“不,在下知道,您这样的人,并不需要任何人宽慰。”
长孙无忌沉默不语。
王及善接着道:“我本愚鲁之人,得蒙陛下信任,执掌内领府,时恐无法胜任,一直希望能有人能帮我。”
长孙无忌听后,讶然道:“你不会想把老夫加入内领府吧?”
王及善目光灼灼的道:“不错,国舅可瞧得上内领府吗?”
长孙无忌沉默了一会,道:“我对王将军是很钦佩的,只是老夫好奇,你怎么会突然想到,让老夫加入内领卫?一般人可不会产生这种想法。”
王及善道:“王某虽愚钝,但经常随侍陛下左右,故能看得出来,陛下非常看重您的能力,一直想用您,却又有很多顾忌。”
“内领卫是隐藏在阳光之下的机构,让您进入内领卫,谁也不会知道,正好可以消除陛下的顾虑。”
长孙无忌道:“那你觉得老夫会答应吗?”
王及善道:“自从您从昭陵出来后,在下一直派人盯着您,经过这些年观察,在下得出一个结论。”
“什么结论?”
王及善凝视着他,道:“您是个一心为国的人。”
长孙无忌微微一震,仰起头,目视着天花板,过了好半晌,问道:“老夫正在帮于志宁编著新法,只怕空余时间不多。”
王及善道:“您不必担心,就算您进了内领卫,在下也决不敢拿小事打扰您,更不会给您安排任务,只会在重要的事情上,借助您的智慧。”
长孙无忌淡淡一笑,道:“真是后生可畏,老夫几乎已快被你说服了。”
王及善问道:“您还有顾虑吗?”
“只有一个顾虑。”
“您问。”
长孙无忌道:“老夫垂暮之年,早已没了年轻时的锐气,朝廷那么多人才,王将军为何如此瞧得起老夫?”
王及善拱手道:“国舅过谦了,您的能力,满朝文武,谁不敬佩。”
长孙无忌道:“奉承话就免了,老夫要听实话。”
王及善沉默了一会,道:“李公曾告诉我,分裂吐蕃的谋略,都是出自您之手,自那以后,在下便一直琢磨着,怎么让您加入内领卫。”
长孙无忌哼了一声,道:“李勣那老货,果然还是将老夫给卖了。”
王及善道:“那您的决定是?”
长孙无忌淡淡道:“只要陛下同意,老夫可以帮你们出出主意。”
王及善眼中精光一闪,道:“明日在下就会向陛下请求此事。”
王及善一向是个很有分寸的人。
他敢把目光盯在长孙无忌身上,也是因为那天向皇帝要钱时,他意识到皇帝对内领卫的看重。
这才是他的底气所在。
到了次日,因为皇帝上午要处理政务,他先在卫署忙碌了一上午,到了下午才去面圣。
来到甘露殿,当值内侍告诉他,皇帝去了神龙殿,正在召见几位大将军。
王及善当即来到神龙殿,也不通传,直接就进入殿内,门外内侍也不阻拦。
因为他和王伏胜是唯二两个不需通传,就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的人。
进入殿内后,只见皇帝正在与李勣、薛仁贵、尉迟恭和程知节四人交谈。
这四人是皇帝最信任的军中大将,一般军政方面的大事,皇帝都是召见四人商议。
他见王伏胜站在通门附近随侍,便来到王伏胜旁边站定。
李治只看了他一眼,见他并未上前,就知道他的事不急,便继续与李勣几人交谈。
今天讨论的事情是扩军,要增扩的队伍,正是薛仁贵负责的羽林卫。
羽林卫原本有五万人,后来有三万调到了辽东,一部分驻扎倭国,一部分驻扎熊津港。
剩下的只剩两万人。
羽林卫与其他十二卫不同,他们的前身是李渊时期的元从禁军,领朝廷俸禄,全年十二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