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0章 后宫大封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400章 后宫大封赏 (第3/3页)

陛下,礼部负责各种大典,祭祀,宫廷宴会,还要给皇子们和公主开府。这些年来,花费着实不小。”

    李治道:“那刑部呢?”

    王伏胜道:“这些年来,我大唐南征北战,消灭诸多国家和部落,得到大量官奴,有数万张嘴,都由刑部负责养着,故而……”

    李治抬手道:“这些官奴都是青壮劳力,按理来说,应该给国家带来增产才是,不应成为国家负担。”

    王伏胜道:“陛下说的是,可该如何安置呢?”

    李治想了想,道:“给户部传一道旨意,将这些官奴分派到江南州县,设立一个晋升制度,只要他们能缴纳足一定赋税,就免除官奴身份,列为良民。”

    “如此,刑部的钱不就省下了?”

    王伏胜赶忙道:“陛下英明,臣记下了。”

    李治道:“再说说,国子监要钱做什么?”

    王伏胜道:“国子监希望在民间增设一些官学,能让更多百姓读书。不过很多官员反对此事,故而国子监只要到了五万贯。”

    官员们反对此事,显然是担心更多庶民们都能读上书,参加科举,就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

    “刑部刚才省出多少钱来?”李治问。

    王伏胜道:“三十万贯。”

    李治道:“再从国库中拿出六十五万贯,凑足一百万贯,拿去给国子监,就说朕支持他们开设官学!”

    王伏胜低声道:“是。”

    李治又将剩下的开支一一询问,无用的当即节省,又省下二十多万贯。

    李治正琢磨着这些钱是直接归入内库,还是用到别的地方。王及善忽然从远处走了过来,朝李治见礼。

    “臣王及善拜见陛下!”

    李治抬手道:“王卿不必多礼,有什么事吗?”

    王及善咬了咬牙,道:“陛下,臣听说兵部刚刚从国库分拨了八十万贯钱,其中有二十万贯,用来抚恤前线将士。”

    李治见他双目赤红,额头青筋暴起,显得非常愤怒,心中奇怪。

    “是有这么回事,朕也是刚刚听到汇报。”

    王及善道:“臣刚刚去过兵部,想向郝尚书要五万贯钱,抚恤阵亡在前线的内领府将士。郝尚书却说,内领卫将士,不属前线将士。”

    大唐有十二卫制度,由兵部管辖。

    内领卫是李治单独开设的一卫,直接受他管辖,从不受兵部调令。

    王及善接着道:“臣非常不解,那些潜伏敌后的密探,他们虽不是直接拿刀枪杀敌,然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并不弱于那些阵亡将士。”

    “他们死后,连一丝荣耀都无法得到,还会被所有人遗忘,难道他们不是我大唐功臣?为何无法得到抚恤?”

    李治见他越来越激动,赶忙安抚道:“他们当然是我大唐将士,朕绝不会忘了他们!”

    “朕这就下旨,给内领府拨出二十万贯钱,抚恤这些阵亡的将士。”

    王及善吃了一惊,道:“陛下,二十万贯太多了。”

    李治摆手道:“这二十万贯钱,除了给你抚恤阵亡将士,还要在禁苑立一座巨大的石碑,刻下所有内领卫阵亡将士的名字,不能让他们被遗忘!”

    王及善深吸一口气,拱手跪地,肃然道:“臣替所有阵亡将士,多谢陛下恩典!”俯首叩地。

    另一边,立政殿的武媚娘,也正因为这笔钱的支出而头疼。

    准确来说,她是感到愤怒。

    这帮官员太不像话,当初她拿内库的钱赈灾,这帮官员们不住上奏称赞,说她是贤后。

    如今国库有钱了,他们就把自己这个贤后忘的一干二净!

    她虽不能像李治一样,一道旨意,就能从官员们嘴里夺食,但她也有自己的办法。

    礼部的李敬玄,费了好大一番唇舌,才为礼部争得一笔款项。

    结果他刚回到礼部喝茶时,手下文吏来报,武皇后派人送来一份账单。

    李敬玄命人拿过来一看,顿时觉得头大。

    原来账单上详细的标注着,这几年来,皇子、公主们开府时,内库的支出账单。

    李敬玄哪还能不明白,武皇后这是找他要钱。

    李敬玄可不敢得罪这位皇后殿下,只好咬了咬牙,向立政殿回了一份公函,答应从他分得的三十万贯钱中,挪出十万贯,送到内库。

    武媚娘收到他的回执后,这才满意,不再追究此事。

    李敬玄做事一向分得清轻重。

    三日后,第一批运送到长安的款项中,刚好有十万贯分拨到礼部,他二话不说,命人直接运送到内库。

    武媚娘得了这笔钱后,也当即开始分派这笔钱。

    首先,她拿出三万贯钱,分给后宫二十多座主宫。有嫔妃坐镇的宫殿,则要多给几倍。

    另外,再拿出两万贯,分配给登录在册的宫廷命妇,按照品级赏赐。

    比如常山公主得了两千贯赏钱,江燕这个五品郡夫人,就只得了一百贯的赏赐。

    最后,又拿出三万贯,送去内侍监和殿中省,赏赐给宫中的内侍和宫人。

    最高级的内侍王伏胜得了三百贯,张多海得了一百贯,何尚宫得了五十贯。

    低级内侍和宫人们,也人人有份。

    武媚娘又拿出两千贯,送往武府,用来筹措几日后武敏之加冠的大礼。

    最后的一万八千贯,暂时留在内库,以后逢年过节的时候,再分派赏赐。

    一场大封赏下来,后宫人人欢喜,呈现出一派祥和之气。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