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326章 李治的心病 (第1/3页)
李治抵达幽州后,依然不进城,而是在桑干河东岸,驻扎行营。
桑干河上游经过黄土高原,水面浑浊,有小黄河之称,有如一条苍龙,冲入群山,形成有名的幽州峡谷。
这日清晨,李治带着几位嫔妃去幽州峡谷游览。
行营之中,孙思邈正在研读医书,费十三忽然走了进来,说道:“师傅,甄大师要见您。”
这次出行,孙思邈只带了费十三,而将孟十一留在了长安。
孙思邈道:“快请他进来吧。”
不一会,甄广舟进来了。
孙思邈让徒弟奉了茶,询问他的来意,甄广舟却没有做声,只用眼睛觑着费十三。
孙思邈遂让费十三出去守着,朝甄广舟道:“甄御医,你找老夫到底何事?”
甄广舟面色凝重,沉声道:“孙公,您是医道前辈,陛下又将头疾之事,交由您全权负责,晚辈本不敢质疑,然而,有一事晚辈不解。”
孙思邈道:“甄御医请讲。”
甄广舟沉声道:“通过游览名山大川,让病者身心得到放松,这种治疗方法,家父医书之中,也有记载,名为‘行疗’。”
孙思邈道:“此法本就是古之流传,令尊医术广博,知道也不奇怪。”
甄广舟望着他,道:“可根据家父对此法记载,行疗之法在于缓,缓行有利,疾行有弊。孙公制定的行程,是否太过仓促?如此对陛下的身体,未见得是好事!”
根据甄立言的记载,天下山河风景,环境差异很大。
骤然从一处地方到另一处地方,不仅不会对身体有利,还容易造成弊端。
也就是通常说的水土不服。
很多人一辈子待在一个地方不会出问题,然而突然到另一个地方,很快染病逝世,这便是环境所造成。
故而甄立言记载的“行疗法”,游览山河,需得缓行,让身体慢慢适应环境变化,如此才能起到有益作用。
甄广舟见皇帝行程如此之快,早就暗暗见疑,只是不敢说。
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心中不安,想到皇帝若是出事,大唐必定陷入混乱,终于想不过去,过来找孙思邈质问此事。
孙思邈沉默良久,缓缓道:“甄御医并未说错,若是一路缓行,每一处逗留一两月,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甄广舟惊道:“那你为何不用此法呢?”
孙思邈反问道:“甄御医,你每日也有替陛下诊脉,依你之见,陛下眼下病情如何?”
甄广舟沉吟道:“陛下之弦脉,日趋和缓,长稳平滑,这是见好之态。”
孙思邈微笑道:“既然陛下情况已在好转,甄御医何必追问不休呢?”
甄广舟正色道:“此事关乎我大唐天子,我医术不精,总觉得里面有隐患,若不问个清楚,如何能安心?”
孙思邈盯着他看了一会,缓缓道:“甄御医,能否陪老夫出去走走。”
甄广舟点头道:“好。”
两人当即离开军营,来到附近一座小山,沿着崎岖的山道走了良久,甄广舟已经有些气喘吁吁了。
孙思邈明明比他大了几十岁,却依然步履矫健,甄广舟也不得不佩服了,喘着气道:“孙公,我走不动了。”
孙思邈四顾看了一眼,朝西边一片碎石地走了过去,道:“去那边说话吧。”
甄广舟见孙思邈如此小心翼翼,显见其待会要说的话,必定十分惊人,一颗心怦怦直跳,跟随他走了过去。
孙思邈在一块山壁突出的石岩上坐下,凝视着甄广舟。
“甄御医,这些话老夫从未告诉任何人,希望你听完后,也不要说出去,否则对陛下的治疗不利。”
甄广舟在一块黄土小丘上坐下,喘着气道:“若您真是为陛下身体着想,晚辈绝不透漏出去。”
孙思邈点点头,斟酌了一会措词,缓缓道:“甄御医,你行医多年,可否见过那种身上找不到病因,却依然出现症状的病人?”
甄广舟愣了一下,道:“晚辈并未遇到过,不过从家父记本中看到过,这叫做心病!”
孙思邈捻须道:“不错,心病是因人焦虑过甚,导致经脉凝滞、气血堵塞形成,并无病因,却引发病症。此病无法用药治好,需得排解病者心中的忧虑,方可痊愈!”
甄广舟吃了一惊,道:“您是说,陛下得的是心病?不对啊,脉象明明显示,陛下确有头疾啊!”
孙思邈道:“不错,陛下确有头疾,但也有心病。”
甄广舟怔怔不语,一时听糊涂了。
孙思邈望着空中的白云,缓缓道:“自老夫入宫之后,便一直在观察陛下的病情。很快,老夫就发现一件奇怪的事。”
甄广舟问:“何事?”
孙思邈花白的眉毛皱成一团,道:“陛下对自己的头疾,有一种奇怪的偏执,不知为何,他似乎认定此病非常严重,甚至可能要了他的性命!”
甄广舟默然不语,他只顾着调养皇帝身体,从未去观察皇帝的心态。
孙思邈道:“这种焦虑持续久了,便在陛下心中形成一种心病。陛下身体强健,纵是天疾,在这么多御医调理下,也该控制住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