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4章 大皇子的成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324章 大皇子的成长 (第3/3页)

    取消徭役后,由官府花钱征幕民力,大家有钱拿,干活积极,工事修的又好又快。

    忙于农活的人,可专心干农活。

    农事不忙的人,则可去接工,大家各忙各的,只要肯吃苦,所有人都可以赚钱养家。

    几女听完后,都恍然大悟。

    刘充嫒望着车窗外被雨水拍打的路面,道:“怪道呢,到河北后,路就好走多了,下雨也不打滑。”

    郑贵妃道:“听说河北最先实施招募民力的政策,料来是这个缘故,路道桥渠,都修的更好。”

    其实不止这个原因,在徭役改革前,河北的徭役负担最重,百姓们都精于民间工事。

    等官府施行招募民工的政策时,这些人便有了用武之地。

    他们凭着熟练的工艺,让河北各个州县的交通路况,得到大幅提高。

    路好走了,商业也会跟着繁荣。

    河北民生的恢复,离不开这些路况的改善。

    刘充嫒笑道:“如此说来,等到了鲁城县,路就会更好走了。”

    朱贞莲微微一笑,心中也极为期待,再见到家乡后,也不知家乡会有怎样的变化。

    第二天,雨停了,队伍行进速度又加快了几分。

    沧州名山不多,李治逗留了两日后,便直奔下一个目的地,幽州。

    离京后,众女每月侍寝的安排又有调整,依然是按照位份来排,郑贵妃位份高,侍寝机会也多,今夜正轮到她。

    侍寝时,她向皇帝提议,绕道去鲁城县瞧瞧。

    李治经她提醒,也想知道鲁城县这座模范县的发展情况。

    当即传下旨意,调整路线,朝鲁城县绕了过去。

    当队伍进入鲁城县境内时,情况却完全脱离李治的想象。

    这里的基建工事,不仅比不上河北别的州县,甚至还比不上河南道。

    队伍来到鲁城县十里之外,就停下来了。

    这并非李治下令,而是薛仁贵来报,前方两里之外的一座桥梁断了,过不去。

    李治只好命队伍在附近一处河岸旁扎营。

    他召来上官仪、薛元超等几名官员,让他们去鲁城县调查,是什么原因,导致鲁城县发展成这个模样。

    几人刚走,朱贞莲也找了过来。

    “陛下,这里是妾身的家乡,请让妾身也去查探一番吧,一定能找出问题所在!”

    李治想了想,道:“那好,朕让王及善跟着你,一路小心。”

    几人一去便是一整天,直到第二天中午,朱贞莲才和官员们一起回来了。

    李治先在帐内接见了朱贞莲,向她询问情况。

    “贞莲,你可找到症结所在?”

    朱贞莲一脸凝重的点点头,道:“妾身和几位官员商议过,已确认了问题出在哪了。”

    “在哪?”

    朱贞莲道:“自您取消徭役后,鲁城县各种工事,都通过招募民间百姓完成,许多百姓自发结成社团,承接工事。”

    “最开始,一切井然有序,有人务农,有人接社干活,田里产出越来越多,城中商业也越来越繁华,大家日子都过得越来越好。可自长孙县尉调走后,便出现了问题!”

    李治心中一紧,道:“什么问题?”

    朱贞莲道:“社团多了,竞争变得激烈,一开始官家选哪家社团,看的是谁的口碑好,能力强。后来那些落选的人,竟通过贿赂县府官员,用不公正的手段,拿下资格。”

    “那些人花钱贿赂官府,为将钱捞回来,就压低工钱,拖欠工钱不给。不少人都不再愿结社,回家务农,官府工事,已经被少数几家结社给包揽了。”

    “他们一边贿赂官员,一边偷工减料,压榨工人,有时还克扣工钱。工人们哪还能好好干活?修建出的工事,经常出现问题!”

    李治听完后,沉默良久,缓缓道:“是朕疏忽了,既将工事转接给民间社团,就该料到这种情况出现。”

    “陛下,事情还能挽回吗?”朱贞莲小心翼翼的问。

    李治道:“当然可以。任何新事物出现,都会出现相应问题,只需解决问题便是,不能因此乱了手脚。”

    朱贞莲笑道:“妾身还以为出了大事呢,听您一说,也就放心了。”

    李治道:“好了,你去休息吧。”

    朱贞莲告退后,李治又派人把上官仪等人召了过来,询问此事。

    这些朝臣,都是李治精挑细选的精干之人,在等候召见时,便已想好各种对策。

    有人提出完善律法,有人提议加强监督,还有人提出在县府新设官职,由朝廷直接管辖。

    此事具体根治之法,李治决定等回长安后,再集思广益,仔细斟酌。

    眼下当务之急,是先严惩鲁城县那些受贿的贪官污吏,震慑其他官员,以防形成风气!

    他当即下了一道旨意,任命上官仪为黜陟使,留在沧州,侦办鲁城县一班贪污官员的不法行为。

    李治的巡狩大队,则继续向北,朝着幽州进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