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九章:他该称我一声仲父 (第2/3页)
“杀死能够参军,做重活的男人。
“留下不能参军、体力差的老人、女人、孩童。
“将他国能够种粮打仗的人杀死,留下吃粮不能打仗的人。
“以此方式,暗中削弱他国。”
吕不韦轻轻鼓掌:
“彩。
“太子所言,切中要害,一针见血。
“那太子以为,这种作法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秦相眼神幽暗、深邃。
太子政的学业归他所管,他清楚地知晓太子学的都是什么。
但虽然他心中早有定数,却依旧有些不甘心。
他要通过这个问题,再一次探求,太子政的执政理念到底是什么。
太子政为王,会给秦国百姓什么样的影响,会给天下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太子政有些不合时宜的振奋。
他经常被父王问政、考教,但这次不一样。
他能够明显感觉到,师长是在问询他的意见。
而他的意见,似乎能够真实影响事件进程。
模拟了无数次,终于来了实操。
太子政一脸正色,更加认真,不敢怠慢:
“政以为是对的。
“国家承担多出来的军功成本,来换取士卒锐气、将领激情、他国积弱。
“这是一件再正确不过的事。”
吕不韦口中上下牙齿轻咬在一起,微微用力。
下一瞬,不死心地笑着道:
“太子就没有更改之举措吗?”
嬴政沉默片刻,慎重地道:
“按理说,我国连遇大事,应该求稳不求变。
“政之才思,也不会高过这两百年来的谋士、先君。
“但既是师长当问,政便完全说出心中所想。
“此仅供师长参考,师长万不可因为政之身份,而直接拿来用于实际。”
吕不韦嘴角不自觉勾起,一脸期待地点点头。
太子政道:
“我国有杀良冒功。
“那与之相对的,军功的确认是否也有缺漏。
“譬如,杀死了甲士的士卒死在了战场上,他的军功要如何计算呢?”
吕不韦心中一沉,这不是他想听到的话,大方向就错了。
他忍着不快,如实答道:
“卒死,其军功由家中长子继之。”
“我国有什么章目,能确定这军功会给到其长子呢?”
“死亡士卒有要好之人,能为其记住,经官府核查后便能发放军功。”
“战场上刀剑无眼,能活着已是万幸,哪会有人会为他人记着杀敌数呢?没有人记是不是就不发放了呢?军队中类似这样的事,应该还有许多吧?”
“所以,太子想要做的事是……”
“杀良冒功松管,军功下放严管。为国征战的人,理应得到他们应得的。”
“具体做法呢?”
“政没有想过。”
“……没有想过?”
“政现在是秦国的太子,将来会是秦国的王。王负责提要求,抉择。要求如何做到,是朝堂诸君之责。”
师徒两人同时静默下来。
太子政是说完了。
秦相吕不韦……他看到了比秦王子楚更霸道的秦君,秦王政。
若是秦王子楚在这里,一定不会如此言说。
而是会一脸谦逊地道:
“寡人愚钝,此事,还要请先生多多费神了。”
吕不韦牙齿再次扣在了一起,轻轻用力。
若只是对他的态度不同,他心中有些不快,但却不会沉默不语。
这其中还表现出一个更大的问题。
太子政提出的军功下放严管,说是要保障为国奋战的百姓之利,但会造成的结果就是本就好战的秦人将会更为好战。
秦王子楚行霸道,想要以兵事一统天下。
而秦太子政,比秦王更甚!
太子政眼中看到的第一个问题,不是民生,而是秦国战力不够!
吕不韦心中念头百转,突然开口:
“长安君已经离开齐国快有一个月了,太子有听到长安君的情报吗?”
太子政眉毛上扬,瞳孔渐现凌厉之色:
“师长此问,是想要作甚呢?”
吕不韦颇为僭越地回视着太子政,眼如深海,将太子正的锋芒尽数沉没:
“此事,长安君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太子政身子微微前倾:
“吾弟想法,与我一般。”
“不见得吧。”吕不韦低眉,眯眼。
“就是如此。”嬴政稍加重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