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六章:治水之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一百五十六章:治水之难 (第2/3页)

   只有蔡泽这等深谙明哲保身之辈能安然无恙,却也是半途便辞印不做。

    而今他吕不韦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与公子成蟜谋而相合。

    事成之后,出身宗室的公子成蟜肯定没事。

    当初,樗里疾与甘茂为秦国右左丞相。

    武王举鼎而亡,甘茂远逃去齐,而樗里疾留在秦国继续执掌大权,主持大局。

    同相不同命。

    为甚?

    不就是因为樗里疾是孝公庶子,是嬴姓吗?

    王上的为人,吕不韦知道。

    只杀他吕不韦一人,不波及其三族,就算是看重感情了。

    若他吕不韦能有一条生路,便是在公子成蟜身上。

    今日适逢其会,他便要个承诺。

    这承诺或许在十数年后能用上。

    又或许,很快就能用上了……

    吕不韦致歉,解释:

    “多谢公子。

    “不韦不该言辞闪烁,是不韦的错。

    “但这个错不韦改不了。

    “不韦害怕习惯了和公子直来直往,回到咸阳依旧如此言语,招来无妄之灾。”

    嬴成蟜无奈颔首:

    “弟子明白。

    “咸阳居,大不易。”

    秦国大环境如此,他还能说什么呢?

    他仗着出身好可以任性一些,不拘小节,其他人却不行。

    就有一个小问题他没明白。

    聊治水的事,师长怎么突然担心性命了?

    治水归司空管,出了事也是司空背锅,能把师长这个相邦治死?

    吕不韦收敛心神,沉声道:

    “得公子一诺,不韦便可以继续说下去了。

    “黄歇知道治水,知道楚国被水域局限住了,楚国历代君臣难道不知吗?

    “不,他们都知道。

    “若说其他大臣不治,是因为不是自己的领地,自私心作祟,那楚王也该早早将治水提上日程才对。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楚国国情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公子刚才所说,其水域之复杂,较巴蜀更甚。

    “欲治全域,少有水工能行。

    “准确的说,除了得禹王真传的郑国,没有哪个水工敢言能治,包括我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在内。”

    嬴成蟜眨眨眼:

    “那干嘛不让郑国治?”

    他记得刚才郑国说其足迹到过楚国,一直想要治水,只是一直没有国家敢用。

    吕不韦沉默了一下,闷声道:

    “因为郑国要的人太多,用的时间太长。”

    嬴成蟜不解。

    治水本来就需要许多人,需要许多年,这是常识啊。

    现代有了机械都是如此,更别说战国时代基本纯靠人力。

    “师长,这也算理由?”

    “……都江堰还没有完工,公子知道到现在为止治了多久?用了多少人吗?”

    “曾祖王父抱着我看过李冰的奏章,到现在为止治了六年了。”少年努力回忆,实在想不起来了,道:“只记得年份,人就记不清了。”

    少年不记得,刚从巴蜀赶回来的吕不韦却是记得清清楚楚:

    “都江堰工程经年不休,风雨无阻。

    “不算管制士卒、庖人、运送粮草之民夫这些人,仅做活的。

    “轮换更替,至少要有万人同修才行。”

    嬴成蟜翻个白眼:

    “我还当多少呢,才万人。

    “我秦国登记在册的人就有五百万之多,这也不是很多啊。”

    吕不韦发现了弟子的又一短板,对民情不够了解,本想训斥两句。

    看到弟子幼稚的脸,才想到按秦历弟子才七岁。

    七岁娃娃,能周游列国,搅动天下风云……民情不知道就不知道吧。

    “咳,这一万是做活的人,把都江堰整个工程需要用的人都算上,要有两万人。”

    “两万人……”少年歪头想了一下:“也不是很多啊。”

    “……公子知道我秦国常备军有多少人吗?”

    这个嬴成蟜确实不太清楚,喜欢带他上朝的曾祖王父基本不给他看与军事有关的奏章。

    没看过不要紧,他可以根据赵、燕大战,还有看过的奏章,以及知道的历史推算一下。

    [燕起六十万伐赵。]

    [赵国没有男丁,凑了十三万。]

    [李信先领二十万伐楚大败,二十万阵亡。]

    [王翦后领六十万伐楚成功。]

    [燕国这么弱都能弄出六十万,没道理秦国不行。]

    [再考虑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