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九章:诸侯之意,列国之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一百三十九章:诸侯之意,列国之心 (第2/3页)

除非你这匹千里马,想骈死在槽枥之间。”

    信宫前殿里,吕不韦看着李牧被带走,心间记下了这个名字。

    然后他冷着脸,用压抑着怒火的声音说道:

    “长平之战,赵国以割六座大城为代价,换来秦国罢兵,这是赵王答应的事吧?

    “赵王没有按照约定割让六座大城,以致昭襄王再度攻伐赵国,一路打到赵国邯郸。

    “邯郸之战虽然是我秦国败了,但原因难道不是赵王的吗?邯郸易子而食、以骨为炊,赵王敢说与自己无关吗?”

    赵王丹说秦王不讲信义,吕不韦就说赵王丹同样不讲信义,先把其在道德上面的优越感打掉。

    赵王丹脸色有些不自然,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吕不韦说的确实是事实。

    脑子转比较快的廷尉周玉起身,正要张嘴反驳。

    就听吕不韦毫不停顿地继续道:

    “我今日提起此事,并没有想怪罪赵王的意思。

    “只是想说十余年前并不是秦国一个国家不讲信义,诸侯列国有几个言出必践的呢?

    “但现在,我王愿意第一个做守信用的王,秦国愿意第一个做遵道义的国。

    “龙生龙,凤生凤。

    “长安君能在七岁成为天下闻名的少年君子,坚守道义,这正是我王亲自教育的结果。

    “秦国之所以会变成仁义之邦,是因为秦国有一位仁义的秦王。”

    殿中原本只是心思各异的赵国老狐狸们一个个都有些绷不住了,面色开始有异。

    秦国、仁义。

    这两个词能同时出现吗?

    西边蛮夷,岂能知文明。

    虎狼之国,怎会懂道义。

    赵国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会瞥一眼坐在最前列的秦相吕不韦,在嘴角露出嘲讽的笑意。

    赵王丹也在笑,哈哈大笑,极为畅快的模样。

    “哈哈哈哈,好!好啊!”他鼓着掌:“原来如此,秦相一席话让寡人茅塞顿开。秦王曾在邯郸长居,寡人常见。其确实是像你说的那样,是一个仁义的人。”

    吕不韦微微欠身,施礼致谢。

    他要以一己之力,扳回秦国在天下的形象。

    让诸侯列国知道,秦国不再是那个背信弃义的秦国!

    霸道只能带来杀戮,王道才能带来臣服!

    赵王丹对着秦相吕不韦笑眯眯颔首,予以回应。

    然后望向好长时间没有说话的燕国假相将渠,笑容敛去:

    “燕相这便起行,回燕去准备二十万石粮吧。

    “我赵国保住了燕相一命,希望燕相能和秦相一样,记住这番情意。”

    燕国假相将渠沉默着。

    方才吕不韦当着他的面,说要他死,他却不敢打断吕不韦说的话。

    这就是小国的悲哀。

    连他这个位高身尊的燕国假相都生死不由己,自己的性命被当做交易筹码,存于秦、赵两国之口。

    将渠很清楚秦国想要什么。

    王上已经抄斩昌国君府,把他将渠提拔起来也不能立刻消弭恶劣影响。以致现在燕国忠臣不语,朝堂都是谄媚之言。

    但这是一个好的方向。

    他将渠坐在相邦位子上坐的越久,开口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可若是燕王把一切事情都推到他将渠身上,把他将渠杀了,那一切就都难以挽回了。

    为燕王出谋献策的下场就是被推出去担责,死刑。

    燕国还有谁敢出声,敢说话呢?

    若是第一次做这种事,还尚有的分辩,可以说身不由己。

    可这不是第一次,是第二次。

    给乐间的那封信,是第一次。

    用他将渠的死,封燕臣口、堕燕王之威严,燕国将越发衰弱,这就是秦国的想法。

    赵国呢?

    赵国想要恢复人口,快速恢复实力。

    他将渠死了,对赵国是有好处,但好处不多,因为燕国战力还在。

    赵国现在无力发动战争,无粮无人。

    赵国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而粮食,就是休养生息最重要的物件。

    可赵国缺粮,燕国就不缺了吗?

    送出去二十万石粮,燕人还怎么活?燕国立刻就衰弱了。

    到时燕消赵长,赵军会不会吃着燕国的粮来灭燕呢?

    虎视眈眈的列国会不会趁此机会来瓜分燕国呢?

    将渠判断是一定会,从这次列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