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章 臣请诛于允忠,满门抄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二百五十章 臣请诛于允忠,满门抄斩! (第3/3页)

只是轻飘飘地来一句,处死于允忠之后,就没有后续的话。

    他这个刑部尚书的位置,也就做到头了。

    何乔新被朱祐樘点名后,脸色顿时一沉。

    他快步走出队列,手执笏板,恭敬一礼:“回陛下,臣以为,确实应当严惩于允忠等人。”

    “但走私一事,牵扯诸多,应当不止有这两家人涉及其中。”

    “陛下可命张鹏继续调查,顺藤摸瓜,彻底清查走私一事,将走私势力,一网打尽!”

    何乔新的建议,在其他官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扩大调查范围,清查更多的走私势力。

    看来何乔新也看出来了,朱祐樘斌不满足于只处理于允忠一人,而是想要扩大战果。

    那他就抛砖引玉,企图通过交出更多的走私势力,用来平息此事。

    但何乔新依然只是避重就轻,根本就不谈江南走私案的根本原因。

    朝中的江南文官们心中一惊,对何乔新的提议,微微感到有些不满。

    做做样子就行了,你这厮怎么还真跟着皇帝一起,对自己人开刀呢?

    谁知道,后面被张鹏交出来的倒霉蛋,是不是自己的家族呢?

    而朱祐樘对和何乔新的提议,也并不感到满意。

    江南走私案,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松结束?

    朱祐樘要的,远比这些江南走私集团们愿意给的,要多得多。

    朱祐樘面无表情地看向何乔新,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于允忠确实该死,只是朕有些不明白。”

    “之前刘大夏口口声声地说,下西洋一事入不敷出,有弊无利,下一次西洋要耗费数十万钱,而受益甚微。”

    “既然如此,那为何江南的官员们,又争先恐后地下海走私,屡禁不止呢?!”

    “难道是这些江南官员们,喜欢亏钱送温暖吗?”

    “甚至就连私藏郑和航海图的刘大夏,他自己的家族,都在偷偷下海走私呢?!”

    朱祐樘的这个问题,直指官员下海走私的核心原因,一下便令朝中所有江南官员,变了脸色。

    这些官员内心恐慌至极,身体不自觉地打着哆嗦,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他们江南官员们,世世代代,守护了将近一百年的秘密,就要被朱祐樘给戳破了!

    自太宗皇帝驾崩之后,以三杨为首的江南文官们,就拼了命的掩饰郑和下西洋的真相。

    以杨士奇为首的江南内阁阁老们,不惜一连害死两位皇帝,彻底将下西洋之事,从根本上破坏掉。

    宣宗皇帝只下了一次西洋,准备第二次下西洋的时候,人就驾崩了。

    大明皇帝下西洋一事,成功被江南文官们拦了下来。

    到了英宗皇帝亲政后,英宗皇帝就察觉到了下西洋这事,荒废得很不对劲。

    好好的赚钱买卖,怎么说停就停呢?

    所以在斗倒杨士奇后,英宗皇帝便令工部侍郎焦宏,在闽州督造一百二十艘下西洋的海船,准备重启下西洋一事。

    但土木堡之变后,这件事就无疾而终了。

    大明皇帝下西洋一事,再次成功地被江南文官们给阻止了。

    后面被推上来的傀儡皇帝朱祁钰,在于谦面前连屁都不敢放一个,他怎么敢在于谦面前,重提下西洋一事呢?

    所以江南走私集团们,过了舒舒服服的八年,开开心心,放心大胆地走私了八年。

    时至今日,都还有不少江南士绅,怀念朱祁钰这位明君,怀念于谦和朱祁钰这对君臣不疑的模范君臣。

    等到英宗皇帝复辟后,因为英宗一直在清算土木堡之变中参与的官员,同时又在尽力收复文官手中,被于谦窃取的皇帝权力。

    所以暂时没时间重启下西洋一事,八年后英宗皇帝好不容易有了权力,又莫名其妙地驾崩了。

    下西洋一事,也就无从谈起了。

    待到宪宗皇帝登基后,也对下西洋一事动过心思。

    他曾让汪直去兵部讨要航海图,但刘大夏就以一句找不到了为由,搪塞了过去。

    此后,宪宗皇帝也不再提及下西洋一事,甚至都没有处罚刘大夏,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就这样,重下西洋一事,再次无疾而终。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