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章 臣请诛于允忠,满门抄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二百五十章 臣请诛于允忠,满门抄斩! (第2/3页)

拒不投降,已被南京五城兵马司歼灭。”

    “而于氏一族,则是提前被锦衣卫抓捕,押往了京城。”

    “现在于氏一族就在锦衣卫的诏狱里押着,诸位爱卿以为,朕当如何处理这件事啊?”

    朱祐樘此话一出,顿时让那些硕果仅存的江南官员们,心中一凛,面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们在心中感叹,该来的还是要来了。

    下海走私这件事,果然还是躲不过陛下的审查。

    在这之前,张鹏已经暗中与京城这些江南官员,打过招呼。

    他们心中早已有数,互相对视一眼后,便按照约定好的说辞,依次上奏。

    “启禀陛下,禁海是高祖皇帝在位时,就定下的祖制。”

    “于允忠和刘氏一族,罔顾祖制,私自下海,必须严惩!”

    “微臣提议,立刻处死于允忠等人,以儆效尤!”

    礼部侍郎章宁上前一步,拱手以请。

    朱祐樘目光移到章宁的身上,面上不露声色,没有泄露一丝一毫的情绪。

    但他已经在心里,回想着章宁的籍贯了。

    章宁,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

    想到这里,朱祐樘心中便划过一丝冷笑。

    章宁自认为,自己的建议,还算是安全。

    朱祐樘不是喜欢杀官吗?自己的建议又不是要保于允忠,而是要除掉于允忠,朱祐樘再怎么愤怒,也不能迁怒到自己身上来吧?

    但面对朱祐樘的目光,章宁心中还是难免有些惴惴不安。

    但很快,又有一位官员站了出来,分担了章宁身上的压力。

    “章侍郎所言正是,祖宗之法,绝不可变,于允忠身为应天府尹,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微臣以为,不单是要斩于允忠一人,更是要将于家满门抄斩,才可威慑众人,严格遵守禁海制度!”

    说话的人叫黄允,吏科给事中,赣州吉安府吉水县人。

    他和章宁一样,总觉着劝朱祐樘杀官,一定错不了。

    只要不是开口为于允忠求情,朱祐樘肯定不会为难自己。

    紧接着,又有数名江南官员站了出来,纷纷要求朱祐樘,严惩下海走私之人。

    江南籍贯的官员,要求严惩私自下海走私的江南官员。

    乍一看,还真觉得这些官员,对大明皇帝忠心耿耿,大义灭亲,忍痛严惩自己的同乡。

    但细细想来,却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这些官员只不过是在努力和于氏一族,刘氏一族做切割,从而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已。

    这些南方的走私集团,确实够狠,对自己人也如此绝情。

    在明知营救不了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将刘氏一族和于氏一族彻底消灭,从而来保住其他人的利益。

    也不知道他们这样做之后,心里寒不寒,酸不酸?

    历史与政治的复杂性就在于此,看似与自己立场非常矛盾的举措,其实都是因为核心利益的变化。

    搞不清楚历史人物的利益关系,那就如同雾里看一样,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明明是一个为己谋私的奸臣,却在某一件事上,表现得像一个忠臣一样。

    所谓大奸似忠,就是这个道理。

    但只要深剖历史,理清他们的核心利益关系。

    便不难看出,其实驱动这些历史人物,做出复杂的,难以理解的,甚至是矛盾的举措的根本原因,非常简单,并且从未改变。

    只有两个字,利益。

    朱祐樘没有出声,只是暗暗将这些人记在了心里。

    这些要求严惩于允忠的官员,无一例外,全是江南籍贯的。

    其他地方的官员,因为事不关己,所以选择高高挂起,站在原地一言不发,根本就不掺和这档子事。

    朱祐樘的目光,在文官官员身上扫视了一圈后,看向了自己重新起用的,刑部尚书何乔新,点名提问。

    “何爱卿,你是刑部尚书,你来说说,此事朕当如何判罚?”

    何乔新之前提到过,他是赣州广昌府旴江镇人,是六部尚书中,唯一一位江南籍贯的人。

    朱祐樘故意点名让他谏言,就是在试探他的立场。

    若何乔新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