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产业革命 (第2/3页)
接下来我会向大家描述我们老板的设想。”泡沫砖再次回到杨擎天手上,他笑着说道:
“对于这种材料的特性,大家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这种材料的生产成本,目前这种泡沫砖每吨的定价为5万元左右,每吨差不多就是396立方米。”
“这么便宜?”
“差不多是每立方米135块钱吗?”
“这东西难道是打算用来替代钢筋混凝土?”
“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强度非常高,就是不知道使用寿命是多少年。”
杨擎天嘴角微微上扬:“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一部分内容,没有错,这种材料是可以替代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请看…”
助理会意,随即播放着PPT内容。
“由于硅泡沫砖非常轻,还可以在工厂一体成形,因此我们可以直接生产出大型构件,然后采用大型飞艇吊运到施工现场,再直接安装即可,该材料的户外使用寿命差不多在30到40年左右。”
看着PPT上的模拟动画,那一整座拱桥结构,被飞艇吊运到施工现场,然后直接安装的画面,大家都目瞪口呆。
咕噜!林教授推了推眼镜:“杨总,你们的计划建设架空输水桥?”
杨擎天点了点头:“没有错,这是目前比较好解决的一个方案,我们计划在沿海地区建设海拔高度不低于60米的输水塔,然后通过落差向内陆地区输水,整个华北平原的海拔高度,普遍在20到50米左右,完全可以利用落差实现自然输水。”
林教授团队的不少人心思活络起来,他们其实就是支持输水管道项目的,只不过他们的项目方案,是利用逐级加压的方式,向内陆输送淡水。
这种方案的问题,杨擎天也说过了,那就是工程成本高、输送成本高,建设周期漫长。
而杨擎天代表海陆丰公司搞出来的方案,则是林教授团队方案的改进版。
毕竟钢筋混凝土的成本,每立方米大概在800到1200块钱左右,而硅泡沫体的成本则是每立方米135块钱左右。
两者成本相差6到9倍左右。
钢筋混凝土的成本,在这种特种工程之中的占比,通常可以达到50%到70%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就钢筋混凝土材料改为硅泡沫体材料,整体成本可以压缩到原来的40%到60%左右。
而且由于硅泡沫体材料可以一体成形,这可以减少大量人力成本和养护成本。
整体来讲,差不多可以降低一半的工程成本。
当然,成本减少还是小事情,关键是建设速度非常快。
按照PPT上演示的内容,只要提前将地基打好,剩下的桥梁主体部分可以直接在工厂大规模生产,然后通过飞艇运输,一次吊运一公里长度的桥梁,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由于硅泡沫体材料非常轻,同时强度非常高,采用这种材料制造的桥梁跨度可以非常大,这进一步减少了地基的钢筋混凝土用量。
硅泡沫体材料生产的构件也不用考虑混凝土放热,以及热胀冷缩的问题,基本可以在铺设完成的当天,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工程改造。
这对于水资源稀缺的地区,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减少了养护用水和搅拌混凝土的用水。
一个研究员缓缓说道:“可以从一开始,就采用高位输水,通过重力落差让水自然流动,确实可以减少输送过程中的一部分成本。”
另一个圆脸研究员是专门从事输水成本研究工作的,他也跟着说道:“从海拔将水提高到60米高度,每立方米大概需要耗电0.15度左右,考虑到目前的电费,差不多每立方米的输水电费为0.06元左右,100亿立方米就是6亿元电费,还可以接受。”
“确实可以考虑。”
黄教授团队也不提什么地下水层输水方案了,而是加入到了输水桥方案的讨论之中。
而除了华北平原输水研讨会在讨论。
负责高铁建设中铁工程集团,此时也在开会。
比起八字还没一撇的华北平原输水项目,中铁工程集团已经在秘密召开实验了。
他们在实验室测试数据出来之后,将迅速召开了管理层会议。
中铁工程集团新一任董事长雷武,雄心勃勃地说道:“大家都看过了,现在宣布一下各自的看法。”
一个负责成本管理方面的副总开口说道:“现在国内的高铁运行,整体处于亏本状态,虽然东部一部分热线可以勉强盈利,但西北、西南、东北等边远地区的高铁运行普遍处于亏损状态,虽然今年的经济获得缓解,但不代表我们可以高枕无忧。”
“李副总说得有道理,整体来讲,国内可以盈利的高铁线路,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现在只剩下很多难啃的骨头,我们不能继续按老模式来了。”另一个副总的脸色满是忧虑。
“我认为必须采用硅泡沫体材料,这不仅仅可以减少成本,还可以增加国铁集团继续投入的热情。”
“我赞同。”
“我也是这样想的。”
显然他们知道国内铁路建设已经开始走向后期了。
这也是大基建之后,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很多地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