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坚决的晋王党——永晋帝,东宫要政变! (第2/3页)
陛下——”
“郭大人求见。”
随着太监稚嫩的声音响起,永晋帝摆了摆手道:“让他进来罢。”
郭谦踏着静悄悄的脚步声进来,作为永晋帝的耳目,郭谦很清楚自己职务应尽之处,所以整个长安的异动,尽在他的动向之中。
很多事情,他可以选择说,也可以选择不说。
但是,永晋帝问起来一些他知道的事情,他要是胆敢隐瞒,那就是要掉脑袋的事情。
先前的曹微,便是郭谦头上的一把刀,他们二人都是永晋帝的耳目,互相监督,以免永晋帝对外界的风声有所不知。
而今曹微已死,郭谦现在是永晋帝名义上的耳目,可是郭谦反而放不下心,因为他很清楚永晋帝不会只留一手在自己的手上。
所以,现在的郭谦,不敢对任何的事务有什么隐瞒,凡有所知,都要告知陛下。
何况,郭谦如今知道的这件事情,事关永晋帝的安危,他不敢不说,毕竟手上的权力,全部出于永晋帝的身上。
“陛下,东宫这些日子,四处奔走。”郭谦顿了顿道:“走访了很多的大臣以及王氏的门生。”
永晋帝闭目养神。
晋王动起来了,他的其他儿子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动起来才是正常的。
只是
太蠢了。
要是楚世煦拉拢一些节度使的将官,一些军中的能人,永晋帝还认他是个大丈夫,结果到头来,还是指望他们的娘家人。
“他们还是想让陛下早日立储,以定国本。”郭谦压低了声音道。
永晋帝让楚世煦入了东宫,只是给了一个象征性的‘太子’,但是权力没给,楚世煦不是太子,也没有监国的能力。
只是东宫是太子的居所。
没有实际名义,但看着已经很像是那么一回事了。
现在楚世煦的想法,就是逼着永晋帝早日立储,将他立为太子,这样不仅能安抚楚世煦的心思,还能有制约晋王的本钱。
而楚世煦越着急,越暴露出来对太子之位的觊觎和渴求,就越让永晋帝失望。
哪怕楚世煦装出来一幅孝子贤儿的模样,永晋帝未尝不能给他一些机会。
结果,只是永晋帝稍稍偏向了一些晋王,就拿出了这幅生死大敌,要抢回地位的架势。
更何况,地位和权力是自己争取来的。
晋王这小子,敢打长安之围,敢带兵出征匈奴,和匈奴大军正面对敌。
你东宫做了什么?
晋王敢去东南平叛,和义军僵持,和义军谈判,招抚义军,治理地方。
你东宫又做了什么?
要是楚世煦能把永晋帝安排的事情做得服服帖帖,能让王氏人给他楚世煦当奴颜婢膝的鹰犬,永晋帝就不会正视他的这位东宫长子吗?
他只要有一件事情能做成,晋王会有如今的权势,会有如今的地位吗?
无能就是无能。
拿他永晋帝重用晋王来说事,就是自己推卸责任的说辞,要是当时长安之围的时候,永晋帝让楚世煦带几千的兵马出去应敌,他敢去吗?
这就是别人做成了,事后觉得自己也能成,是他永晋帝的放权,才让晋王成势。
简直可笑。
而另一侧。
楚世煦的目光愈发幽森。
在东宫案牍的两侧,已然坐满了他的门客以及亲近他的近臣,这些人大多都是官宦之后,与王氏亲近之人,更是他信得过的心腹。
“诸位,本宫欲拨乱反正,全国家正统之道。”楚世煦到了这个时候,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楚世昭的权力越来越大,已经令楚世煦感到惶恐不安了,在这样放任下去,迟早他这个太子就是笼中之鸟的摆设之物。
而身为东宫太子,自幼接受良好教育的楚世煦,也很清楚他的处境现在有多么的危险。
当这番话说出来的时候,在场的人都是微微一惊。
拨乱反正,全国家正统之道。
这番话,就如政变前夕的准备一样,可谁能想到一向低调的太子,在这个时候,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就连暗中和楚世昭有所策应的王槐都有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