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分水岭破敌 (第2/3页)
然设宴,好好款待曲大人。”
徐庆璋见曲绍扬答应下来,十分高兴的表示。
这些客套话,说说就是了,曲绍扬并没往心里去。
辞别了徐庆璋之后,曲绍扬立刻回到驻防地点,下令拔营启程,赶往南分水岭。
曲绍扬率军赶往南分水岭,布置兵力。
正月二十七,倭军由龙头寨抄近路偷袭三家子,定边军退守至刘家堡。
正月二十八,倭军大队进攻,定边军分占各山头,占据有利地形,进行阻击。
曲绍扬率领一部分人,在石虎沟设伏,待敌军经过石虎沟时,两侧山上的伏兵抬枪齐发,手榴弹就像雨点儿似的往下扔。
倭军死伤无数,损失惨重。
不过倭军人数众多,双方僵持了近三四个时辰,最后倭军只能狼狈后撤。
倭军退守至黑松林驻扎,曲绍扬在当地民团的配合下,趁夜偷袭。
黑松林顾名思义,是一整片的松树林。
此时已过雨水节气,树木干燥易燃,再加上春季风大,绝对是纵火的好时机。
于是,曲绍扬带着人,按照风向选好地点,在松树林里点了几把火。
大火瞬间燃烧,火借风势,风助火威,越烧越旺,飞快的朝着倭军营地便烧了过去。
倭军与定边军奋战一日,早已是人困马乏累得不行。
晚间巡逻的人就打了个盹儿的工夫,大火就直扑而来,倭军大惊失色,连忙示警。
然而慌乱之际,互相踩踏,竟是伤亡上百人。
再加上逃跑不及被大火卷进去的,倭军死伤惨重,仓皇逃窜。
正月三十,倭军又从兴隆沟,盘岭分路来犯。
曲绍扬率军驻守盘岭,正与敌军交战,忽然听闻兴隆沟也有倭军进犯,于是命令赵正国等人守住盘岭,曲绍扬亲自带一队人赶往兴隆沟援助民团。
由于倭军人数众多,民团作战不得力,退守至八盘岭。
曲绍扬率人刚到岭上,倭军主力也已经到了岭下。
敌众我寡之下,曲绍扬率将士们誓死不退,设伏于牛儿岭,趁夜截敌军中路。
双方短兵相接,定边军英勇杀敌,倭军伤亡五六百人,其中一个倭军将领战死。
不得已,倭军只能后退十余里,暂避锋芒。
曲绍扬这边,伤亡也不小,于是率军退守八盘岭休整。
倭军数次来犯,都被定边军会同民团击退,耽搁多日,都没能越过南分水岭,进犯辽阳。
另一边,正月二十七,清军第四次反攻海城。
这次清军兵力更多,无奈清军前三次攻打海城都失败了,军心锐气已消。
各军在战场上与倭军一交战即开始撤退,虽持续作战五日,结果还是失败了。
第四次反攻海城,清军这边两位将军(长顺、依克唐阿)、一位巡抚(吴大澂)、一位提督(宋庆),一位藩司(魏光焘),一共百余营之众。
六万清兵,竟然没能拿下一个小小的海城,甚至连外围阵地都无法突破,这可真是闹了大笑话。
就在清军数万大军几次反攻海城的时候,倭军留驻本土的第二师团、第六师团,外加从第二军抽调一部分兵力,共计三万多人。
由大山岩为总司令,伊东祐亨为联合舰队司令,从广岛出发,由山东荣成登陆,攻占威海陆路,随即总攻北洋舰队。
正月十八,倭军攻陷刘公岛,海军提督丁汝昌殉难,北洋海军覆没。
旅顺失陷,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这对于清廷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此时,辽阳、奉天一线的防御就至关重要。
于是,清廷谕令关外各军,“齐心并力,迅图克复海城,再行合军南剿,次第肃清。”
皇帝亲自下的命令,众人不得不认真对待,湘军和八旗军都知道再也丢不起这个脸了。
于是他们全体出动,分守营口的宋庆也分兵前来支援,打算第五次反攻海城。
吴大澂这时候想起死守分水岭,数次击溃倭军的定边军来。
于是立即派人前往八盘岭传信,命曲绍扬率军前来,共同商讨反攻海城大事。
曲绍扬接到消息后,只能率军撤出八盘岭阵地,而倭军也趁此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