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溃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五章 溃败 (第3/3页)

 李中堂命令“闽党”官员刘步蟾暂时接替丁汝昌职位,丁汝昌写好的第二封战报,由刘步蟾签发。

    根据这份战报,李中堂请旨将替罪羊方伯谦即行正法。

    同为福建人的林泰曾、叶祖珪、邱宝仁等一起求见刘步蟾,求他看在都是老乡,以及二十七年同学同事的情分上,设法保住方伯谦一命。

    然而刘步蟾却表示,他也没有办法。就这样,方伯谦被押至旅顺黄金山山脚下斩决。

    海战失败的清廷,并没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反而在杀掉了替罪羊方伯谦之后,一切归于平静。

    李中堂一如既往的向丁汝昌发出“避战保船”的命令。

    北洋舰队只能在威海与旅顺之间游弋,一碰到倭国舰队就要躲开,是倭国军舰在黄海、渤海横行无阻。

    另一边,八月二十三,叶志超率军从高丽溃逃过鸭绿江,清廷命其在九连城驻防。

    八月二十四,清廷命黑省将军依克唐阿率军速赴九连城,协同诸军防守鸭绿江。

    八月二十五,清廷命候补道台张锡銮,再添募五营官兵,赶赴鸭绿江一带协同作战。

    为遏制倭军向大清本土进攻,清军在鸭绿江右岸集结七十余营,两万三千多兵力。

    以九连城一带为主防御阵地,在东起长甸河口,西止大孤山一线设防。

    奉天这边,本来乡试过后,应该在家中等候放榜的陈允哲,因为曲绍扬的一封信,根本就在家里坐不住,四处打探消息。

    当大东沟海战,以及平壤失守的消息传来,果然印证了曲绍扬在信中所说。

    于是陈允哲一边写信,派人快马加鞭送去宽甸和猫耳山。

    另一边则是赶紧带人,前往安东、营口等地,归拢产业,安置一众人等,尽量减少损失。

    宽甸这边接到消息,陈允瀚立刻做出部署。

    让团练乡勇尽量把家属安顿到临近的怀仁城,把自家的财产,也全都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然后集结人手,在县城周围几处要塞驻守,随机应变。

    猫耳山这边,曲绍扬接到消息后,也只能是一声长叹。

    清廷这帮子窝囊废,真的是干啥啥不行,打败仗逃跑第一名。

    “师父,这是我大舅哥送来的信,你看看吧。”曲绍扬拿着陈允哲的信,到隔壁见了刘东山。

    中秋节的时候,刘东山、曲老抠儿他们回来过节。

    刘东山毕竟是上了岁数,尤其年轻时受了不少伤,留下病根儿。

    这大半年来他在满天星金矿,日夜操劳,加上中秋节那天晚上喝多了点儿酒,又受了风寒,竟是病了些时候。

    所以一直在家养病,没回满天星金矿。

    刘东山接过那封信,细细读完,也是长长的叹了口气。

    “绍扬,你知道那个在平壤战死的左大人是谁么?”刘东山突然问了句。

    曲绍扬一脸不解,“谁啊?难不成师父还跟他认识?”

    “不是认识,是交过手。

    当年就是他带兵,平定木把叛乱,我跟他几次交手。

    这个人很厉害,后来起义军的首领,就是被他抓住,送去奉天斩首的。

    那回我也是九死一生,拼了命才从他手下逃出来,最后跑进长白山,隐姓埋名。”

    刘东山看着信里的名字,眼前恍惚出现了当年起义时的情形。

    “原来就是他啊,我听说过这个人,据说他就是以剿匪而闻名的。

    前几年的金丹道起义,也是他率兵镇压。

    还真是没想到,师父竟然跟他还有这么一段渊源呢。”

    曲绍扬还是头一回挺师父提起这事儿,颇有些惊讶。

    “这人在奉天二十多年,其实他官声还挺不错的。

    我听人说,他重视教育,兴办义学,还设立赈灾粥场、同善堂、栖流所等。

    我还听人说,当朝李中堂夸奖过他,勤明忠实、骁果耐劳、晓畅军事、谋勇兼优。

    只是没想到,他竟然战死在异国他乡,最终尸骨无存。唉,可悲可叹啊。”

    当年的事,只能说立场不同,如今事过境迁,刘东山已经能够平静回看当初。

    即便是没有左宝贵带兵围剿,起义失败也是必然。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