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9章 李承乾:最后都是我的(新年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79章 李承乾:最后都是我的(新年好) (第2/3页)

经战功赫赫的李世民一般。

    更别说作为嫡长子,长相上李承乾跟李世民也有三分相似,这让李元昌感到些许恍惚。

    李承乾微笑着迎向他们,试图让气氛轻松些:“元昌,赵节,快过来坐。这一年多,你们在外也辛苦了。”

    声音温和,带着几分关切,仿佛又回到了那些一同商讨大事的日子。

    赵节走上前,行了一礼后说道:“能为殿下效力,是臣等的荣幸。”

    目光在李承乾脸上停留片刻,看到殿下依旧沉稳自信,心中也安定了许多,同时又在想:“殿下这般淡定从容,看来心中早有定数,只是不知这洛阳局势,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

    李承乾也没有一开始就说起洛阳的事情,而是询问两人的近况如何。

    李元昌有些惭愧,道:“我对不起殿下,虽被封为登州都督,然而煤炭厂那边的钱,现在都已经入了陛下内库了。”

    这个事情,李承乾自然早就知晓了。

    这其实也算是一种利益的交换,李世民在这件事上,对于太子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册封赵节跟李元昌,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拿走了煤炭厂利益的补偿。

    李承乾也没多计较,很明显,这是没打算吐出来。

    不仅仅是煤炭厂,包括东宫的其他产业,大概也是要被李世民给拿走的,还有那些先进的设施,比如水利锻锤,大概都是要落入李世民的内库里。

    对于这些,李承乾并不在意。

    只要自己一直是太子,只要赢得最后的胜利,这些东西,终归还是自己的。

    安抚道:“此事怪不得你。父皇的手段,我们都清楚。”

    “煤炭厂利润如此之大,谁能不动心呢。”

    都已经比得上大唐岁入了,先前李承乾在长安,李世民也不好说抢太子的买卖。

    但太子都东征了,转到内库,自然也是理所当然。

    李元昌跟赵节,可不敢抗旨不遵。

    李承乾倚于椅背,手指轻叩扶手,神色沉稳,缓声而言:“元昌、赵节,钱财之事不必挂怀。我于辽东之际,已开设辽东通报行,发行纸币,今财力充裕,足可支撑吾等后续诸事。”

    其语尽显底气,目中亦透对局势之掌控。

    李元昌与赵节闻之,面露惊色,相视一眼,李元昌拱手道:“殿下真乃雄才大略,竟有此等手段,实令我等钦佩不已。既有此雄厚财力为基,我等在洛阳行事,亦能顺遂许多。”

    李承乾微微颔首,旋即话锋一转:“好了,钱财之事暂且搁置。当下,我更关心洛阳之局势,且细细道来。”

    赵节正襟危坐,神色恭谨,开口禀道:“殿下,如今洛州刺史已非唐俭,唐俭因触犯律法,被降为光禄大夫,现任洛州刺史是裴怀节。”

    李承乾微微皱眉,目中闪过疑惑,问道:“唐俭身为开国功臣,素日稳重,怎会触犯律法,致此下场?”

    李元昌向前倾身,语气带几分感慨:“殿下有所不知,唐俭此番获罪,实乃咎由自取。其身为户部尚书,却在任玩忽职守,对政务敷衍塞责,下值之后,还与亲宾纵酒作乐,且有公款挥霍之嫌。”

    赵节点头附和,补充道:“不仅如此,其为谋私利,竟嘱托其他刺史为其高价售卖私养之羊群。此等行径,实失朝廷官员之体统与操守,被御史弹劾,亦是情理之中。”

    “陛下念及旧情,法外施恩,免其罪责,仅贬为光禄大夫。”

    李承乾问道:“这新上任的洛州刺史裴怀节是什么情况。”

    赵节道:“裴怀节为人行事颇为谨慎,在官场之中一直不温不火。”

    “其先前在地方任职之时,政绩虽无显著之处,但亦无明显过失,处理事务循规蹈矩,未与各方势力起冲突。”

    李承乾微微颔首,手指轻敲桌面,思忖道:“如此性情,倒有可争取之处。只是这裴怀节背后之裴氏家族,在洛阳根基如何,又该如何谋取其支持?”

    众人正陷入沉思之际,一直侍立在旁之太子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