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8章:没有霹雳火,李世民敢发兵吗(新年快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278章:没有霹雳火,李世民敢发兵吗(新年快乐) (第3/3页)

先起身,他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声音沉稳有力:“殿下,洛阳城防虽固,但以我们如今的兵力和士气,拿下洛阳城并非难事。只是洛阳城内官员众多,这些人大多是朝廷的心腹,如何处置他们,关乎洛阳的稳定。”

    李承乾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冷峻:“对于那些坚决与我们为敌的官员,绝不姑息;但对于那些可以争取的,我们不妨晓以利害,让他们为我们所用。苏将军,你觉得哪些官员有争取的可能?”

    苏定方沉思片刻,说道:“洛阳长史王弘义,为人正直,在洛阳百姓中颇有威望。”

    “若殿下能亲自劝说,或许能将他争取过来。”

    “还有洛阳城守将赵崇武,他手握重兵,是我们掌控洛阳城的关键人物。”

    李承乾点头道;“等抵达洛阳,我自然会一一召见,看看他们是何想法。”

    船舱内,气氛热烈而紧张。

    众人继续商讨着各种细节,从城防布置到兵力调配,从粮草储备到情报收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李承乾认真倾听着众人的建议,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拿下洛阳并非难事。

    因为按照正常的行程,李承乾本就是从都里镇出发抵达洛阳,然后再走陆路回长安。

    只是谁都不会想到,抵达洛阳后,李承乾就不打算返回长安了。

    其实按照李承乾的个人分析,暂且来说,朝廷那边短时间是不敢发兵的。

    其中的缘由在于霹雳火。

    长安已经在研制霹雳火的消息,李承乾自然早就收到了情报。

    可霹雳火的研制,又岂是这般简单的事情。

    按照历史上的轨迹,火药的军事使用,是从唐朝末年开始的。

    但火药的成熟运用,一直是到明朝初。

    这里面,可是相差了近乎五百年。

    哪怕是知晓了火药的作用,也不可能说短时间就能研制出能跟李承乾手中霹雳火相媲美的黑火药。

    更何况,这次抵达洛阳后,李承乾已经打算开启火炮的制作了。

    辽东通宝行发行纸币,这让李承乾手里有了大量的铜。

    这些铜已经运上船,等抵达洛阳后,就能开始制作火炮了。

    之所以还是先选择铜火炮,主要是现在的钢铁产量不够。

    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易于加工成型,可以制作出各种复杂形状的火器部件,如铜炮的炮管等,能够更好地满足火器制造的工艺要求。

    相比铁,铜在自然环境中更不易生锈腐蚀,这对于长期储存和使用的火器来说非常重要。

    在潮湿的环境下,铁制火器容易生锈,导致性能下降甚至损坏,而铜制火器则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问题,保持较好的性能和外观。

    铜的熔点相对较低,在如今的铸造技术条件下,更容易熔化和浇铸,能够保证火器铸造的质量和精度。

    铸造过程中,铜液的流动性好,可以更均匀地填充模具,减少气孔、砂眼等缺陷,从而提高火器的整体性能。

    还有工艺打磨方面,铜制炮管的内膛更加光滑,在发射炮弹时,炮弹与炮管的摩擦力相对较小,能够更顺畅地飞出,从而提高射击的精度和射程。

    铜的材质相对均匀,在承受火药爆炸产生的压力时,能够更均匀地分散力量,减少炮管出现破裂等危险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火炮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数日后。

    海浪拍打着船舷,发出沉闷的声响。

    一艘不起眼的小船,开始靠近李承乾的旗舰。

    船上,赵节和汉王李元昌,神色紧张又兴奋。

    “终于能再次见到太子了。”

    汉王李元昌很是感叹。

    自从上次见面后,这已经过了一年多了。

    赵节则是面色有些复杂。

    太子终究还是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不过对此,赵节并不后悔。

    因为他跟太子,早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不多时,小船就已经航行到太子战舰旁边。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