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没有霹雳火,李世民敢发兵吗(新年快乐) (第2/3页)
点,相比长安,洛阳更能辐射全国,有效掌控局势。
自秦汉以来,洛阳就一直是中原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洛阳的农业十分发达,周边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这里的农田每年都能产出大量的粮食,为军队和百姓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洛阳的手工业极为兴盛,尤其是丝绸纺织、陶瓷制作等行业,技艺精湛。
李承乾新打造的纺织车,在洛阳也能得到更快的发展,这里不缺乏有着技术底子的工人。
商业上,洛阳城内店铺林立,市场热闹非凡,作为中原地区的商品集散地,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奇珍异宝和生活用品。
反观长安,虽然也是重要的经济中心,但由于关中地区人口增长,土地承载压力增大,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农业发展潜力受限。而洛阳处于中原平原,土地资源丰富,更有利于农业和商业的持续发展。
占据洛阳,李承乾便能掌控庞大的经济资源,为以后军事行动和政权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洛阳作为大唐的东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历代帝王定都的首选之地。
在百姓心中,洛阳代表着正统和权威。
与长安相比,洛阳在历史上作为都城的时间跨度长、朝代多,其政治影响力在民间更为根深蒂固。
李承乾占据洛阳,就相当于在政治上占据了一席之地,拥有了与李世民抗衡的资本。
可以凭借洛阳的政治影响力,壮大自己的力量。
以洛阳为据点,李承乾可以颁布政令,行使权力,建立自己的政权体系,逐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此外,洛阳城内还保留着许多前朝的宫殿和官署,这些建筑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李承乾建立政权的现成基础,能够减少他在政权建设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消耗。
洛阳的城防工事坚固无比。
拥有高大厚实的城墙,城墙上设有瞭望塔、箭楼等防御设施,易守难攻。
护城河宽阔而深邃,成为阻挡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
城内的街巷布局合理,便于军队的调动和防守。
而且洛阳周边地形复杂,有山脉、河流等自然险阻,为军事防御提供了有利条件。
长安虽有“四塞之地”的称号,但在军事防御的灵活性上,洛阳更具优势。
洛阳周边的交通网络使得军队的调动和补给更为便捷,一旦遭遇战争,能够迅速集结兵力,应对各方威胁。
李承乾率领的五万精锐士兵进驻洛阳后,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加强城防,抵御朝廷军队的进攻。
一旦发生战争,洛阳能够成为李承乾的坚固堡垒。
虽说曾经洛阳是李世民的后花园,但随着李世民登基称帝后,曾经的心腹都已经转去长安。
还有个最为重要的缘由,洛阳可以更好的摆脱世家势力的影响。
长安这些年来,关陇集团已经根深蒂固,加之五姓七望不断渗入,天下各方势力均想在京师有一席之地,已然是重重叠叠。
对于往后的发展方向来说,洛阳也是要比长安更佳。
船队破浪前行,李承乾转身走进旗舰的船舱。苏定方、陈云超、李德謇、裴行俭、薛仁贵早已等候在此,众人神色凝重,气氛紧张而压抑。
这些都是李承乾的心腹。
关于占据洛阳对抗长安之事,先前早就已经清楚了。
李承乾缓缓坐下,目光逐一扫过众人,沉声道:“诸位,洛阳城防坚固,官员众多,且背后是长安朝廷的势力。”
“但既已下定决心,就绝不能退缩。”
“此次议事,在于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掌控洛阳,以及如何抵御长安方面可能的反扑。”
这是最坏的打算。
只要占据洛阳,就等于是跟李世民翻脸了,摆明的抗旨不遵。
有可能李世民会忌惮内战,从而不开启战争。
但更有可能是派遣大军围剿。
未雨绸缪,李承乾自然不可能说等到朝廷大军过来再进行准备。
苏定方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