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全面掌朝,三姓家奴! (第2/3页)
所谓的旧友,就是抨击过胡宗宪的人中之一,在坊间有着不小的名头,如今君父以胡宗宪的名义,饶过了此人,让其留国,相信那人会明白以后该怎么说话,怎么为胡宗宪正名。
孟子·离娄章句,有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为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君父能在年终为胡宗宪想方设法洗刷声名,这岂止是视之如手足?
这本该是君臣动容,为之相泣的画面,可君父不在,而胡宗宪、高拱等在座的人,却从头到脚都有股冷飕飕的感觉。
下意识地紧了紧衣袖,连呼吸都缓慢了些。
胡宗宪说罢,又是良久的沉默,元辅、次相如此,阁臣的李春芳、朱衡面色也有几分不对,显然也得了君父的“年终赏赐”。
“看来,诸位同侪得的赏赐,都比我多不少啊。”
海瑞突然笑出了声,两手一摊,说道:“老母说,君父送来了领新席子,再无旁物。”
高拱、胡宗宪、李春芳、朱衡一愣,一领新席,哪怕是金丝所缕,也值不了几个钱,那这又代表着君父什么思考呢?
“冬日来临后,我妻便在床席上铺上了褥子,久未掀开,不知不觉间,席已残破,得了赐席后,老母便让我妻换上,这才知道,那席旧席早已不能再用。”海瑞平静地述说道。
这下。
阁老们后脊又冒出了冷汗,床席乃日躺夜睡之物,因为被褥隔绝,连海瑞、海妻都不知道残破了,可君父却知道了,并贴心送来了领新席,还有比这更恐怖的事吗?
作为大明朝的皇帝陛下,国内、国外,无数的政务、军务,最终决策都要汇聚到君父那里,要说忙碌,普天之下,没有比君父更忙碌的人了。
即便如此,君父还时刻关注着臣子们的生活,君父的耳目,锦衣卫到底到了什么程度?
皇权的大小,取决于对信息的掌握,皇帝在决策时,最重要的便是对信息的全面掌握,所以,控制信息是所有控制权的前提。
臣子了解的事,君父都了解,臣子不了解的事,君父还了解,毛骨悚然,细思极恐。
仅是内阁几人也就罢了,但听君父的意思,在这团圆之夜,锦衣卫为两京一十八省的官员、吏员近百万人都送去了“年终赏赐”、“新年赐福”。
“今夜我朝大多数官吏怕是都睡不着了。”
“那是自然,今夜守岁嘛。”
……
玉熙宫。
锦衣卫指挥佥事朱方觐见。
朱厚熜望着重获新生的“吕芳”,很是感慨,而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的黄锦,更是在旁不断抹着眼泪。
较之外廷之臣,黄锦自认为此生有三个父亲,第一个,是生下他的亲生父亲,第二个,是大明朝的君父,第三个,就是在他进宫后,始终照顾他的养父,即,吕芳。
见养父恢复青年俊秀模样,身体健康,黄锦高兴之余,又难免有几分为“父亲所丢弃”的苦涩。
“万岁爷,奴……”
几十年的习惯,朱方那个“婢”字就要脱口而出,咽了回去,也咽下了过去所有,缓声道:“臣奉圣命,已遣人将两京一十八省各级官吏,共九十八万一千一百人的年终赏赐送上门去。”
在锦衣卫中。
都指挥使之下,是两位指挥同知,接着才是指挥佥事。
可以说,朱方在锦衣卫中的序列,是第四或第五,但在锦衣卫代都指挥使朱七的刻意放权下,朱方真正的序列,是二,甚至是一。
依靠着几十年内廷沉浮的经验,朱方在最短时间内,抓住了锦衣卫的行政、人事、财政、监察、审判、检察等权力。
并以铁血手段对锦衣卫内部进行整肃,上至指挥同知,下至缇骑、力士,拿下了数万人。
还对国内、国外密使予以了详细划分,对国忠诚、对君忠诚的密使,和拿钱办事的密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