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三十七章 全面掌朝,三姓家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三百三十七章 全面掌朝,三姓家奴! (第1/3页)

    阁老回阁。

    加俸五成的消息,也随之传遍朝野,无数官吏热泪盈眶,两百年了,朝廷终于加钱了。

    团圆之夜,内阁放出消息,让六部九卿衙门提早放衙,文武百官互道别后,走起路来脚下都是飘的。

    吏、户、兵、刑,四部,和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只留了少数值守官吏,而礼部、工部两部,却多留了些值守官吏和匠人。

    学堂诸事,除问罪官吏由锦衣卫负责外,学风、学风等事,两部必须立刻着手改变。

    作为内阁首辅大臣,高拱让阁老们也下了值,熄了阁中多数灯火,只留阁老、数位值守阁员在阁。

    当团圆的焰火,从京城的四面八方升起,再传来响动时,政务堂里,气氛微妙。

    除夕之夜,阁老们回不了家,但家里却将团圆饭送了过来,同时,捎来了些消息。

    由李春芳提议,五位阁老将团圆饭凑到了一起,几十道有着天南海北特色的团圆菜肴摆在一块,颇有几分盛筵的意味。

    内阁中书舍人高务实本想离开,却被李春芳叫住,坐在了桌案的末尾,那里有光影挡着,略显黯淡,在这样的场合,倒也符合身份。

    五味的菜肴尝过,辛辣的美酒饮下,阁老们一个个放下了筷子,食欲明显不佳。

    此间再无外人,高拱缓缓说道:“君父于日间,托锦衣卫送到我府上几匹绫罗绸缎,留下了一千两纹银。

    而就在数日前,我妻向我唠叨,缺些年后的新衣,老家新郑那,有族老说想在徙陵前建个祠堂,我让人捎回了千两银子。”

    这世间,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巧合,但基本不存在,接二连三的巧合,一旦出现,就是细思极恐的事。

    家里夫妻间的抱怨,这属于房中密话,不该为外人知晓的,可偏偏君父适时送来了上好的绸缎。

    修祖祠的事,这倒不是秘事,府里府外不少人都知道,可具体给族中多少银两,高拱却从未对外人道也。

    短暂的沉默,次相的胡宗宪也开口了,“我一旧友,多年未联络,不久前,万儒入南亚消息传出后,来见了我,想拜托我打点一二,留在国中,为此,还想留些百两黄金以作打点,被我婉拒,府上的人说,君父日间送去了百两黄金,另外,我那旧友也转来书信,感谢我打点关节,留于国中的恩情,可是,我什么都没做。”

    能说是旧友,那就是以前的老相识了,高拱几人一听,便知道是“严嵩遗党”。

    不过,能在严嵩、严世蕃父子倒台时安然无恙,没为锦衣卫所拿,就证明问题不大。

    是个儒士。

    为了留国,而不惜抹下脸面,冒险求到了胡宗宪这,可关乎国策,胡宗宪没敢施以援手,也就不存在打点。

    但这绝对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密事。

    胡宗宪、那旧友,都不敢对外人言,毕竟,试图逃脱旨令的教训,那西汉豪侠郭解便是现成的教训。

    君父肯定是通过锦衣卫知道的,那问题来了,锦衣卫又是怎么知道的?

    甚至连那旧友贿赂胡宗宪的具体钱财都一清二楚。

    严嵩死后,严党立时分崩离析,众多门生斩杀的斩杀,问罪的问罪,曾经满朝盈门,落得零零碎碎。

    严嵩父子没干过什么人事,门徒依附大多出于利益,于是在严嵩倒台时,门徒纷纷倒戈。

    为此,这个“师慈徒孝”的故事为无数腐儒、士子讥讽、抨击,而其中,遭受抨击最猛烈的,莫过于胡宗宪。

    尽管胡宗宪没有发表对严嵩父子任何不利的话语,还不惜以公侯之位、阁老公位,在御前想救恩师严嵩一命,触怒君父,被打入诏狱。

    但这些努力,却被腐儒无视,国中士子只看到了严嵩死后,胡宗宪封侯拜相,步步登高,而在羡慕嫉妒恨等情绪下,罔顾事实,对胡宗宪指摘讥讽。

    胡宗宪是至孝之人,对此从没有出面否认和反驳,以致于在坊间,胡宗宪的名声堪称狼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