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二百六十六章局势紧张,各有谋划 (第1/3页)
“看见你出现,想必我已是大限将至,怕是熬不过明日了!”
房玄龄艰难地挪动着他那虚弱不堪的身子,脸上勉强挤出一丝苦涩的笑容。
此时,出现在眼前之人正是袁天罡,精通命理之术,在朝野上下颇负盛名。
他的出现,房玄龄岂能不知代表着什么。
袁天罡缓缓走近床榻边,轻声说道:“国公此言差矣,袁某此次前来,实乃有要事相商。”
然而,他心中也十分清楚,房玄龄已然病入膏肓,命不久矣,若再不抓紧时间与之商议,恐怕日后便再无机会了。
房玄龄微微摇了摇头,叹息一声道:“我如今都已成这副模样,神智早已混乱不清,怕是难以参与其中了,还是不说也罢。”
毕竟,对于一个行将就木之人而言,又哪里还有精力去操心那些纷繁复杂之事呢?
袁天罡却并未就此罢休,而是继续说道:“想当初,陛下曾秘密召见你我二人,并赐予密诏,嘱我们相机行事、顺势而为。而如今,局势发展正如当初所料,已然到了关键时刻。”
早在李世民出征薛延陀之际,便已经预见到可能会发生的种种情况,并将应对之策传授给了房玄龄和袁天罡这两位心腹大臣。
“当日之势?袁师以为要助谁?”
房玄龄坐在病榻之上,面色苍白如纸,声音虽有些虚弱,却依然透露出他对局势的关注与深思。
尽管久病缠身,但他凭借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依旧时刻了解着天下大势的走向。
“太子李承乾如今兵临神州,那阵势可谓浩浩荡荡,气势磅礴!而咱们当今的陛下则智珠在握,威震四海。在此二者之间,究竟哪一方才算是顺应时势的皇者呢?”
房玄龄缓缓说道,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迷茫与疑惑。
此时的大唐王朝,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李治即位后,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新的国策,旨在安抚民心、振兴国家。
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得百姓们对这位年轻的皇帝充满期待。
然而,李承乾同样拥有一批忠实的拥护者,他的势力不容小觑。
双方的国策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彼此的实力也难分伯仲。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房玄龄一时之间也难以抉择到底应该支持哪一方。
毕竟,这个决定关乎到大唐的未来命运,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内乱,导致江山动荡不安。
“袁师能洞察祸福,知晓前程,预见未来,又何必来询问我这行将就木之人呢?”
随着,房玄龄抬头,若有深意的看向袁天罡。
今日,其所来,是为了来告知自己,而非来询问自己的意见。
“实不相瞒,我也曾耗费大量时间,日夜观测天象,试图从中探寻出些许端倪。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推算,发现太子李承乾和陛下皆具备龙气环绕,而且这两股龙气绵长不绝。若处理不当,恐怕会致使大唐江山一分为二,形成南北对峙、隔江而治的局面啊!”
说到此处,袁天罡不禁皱起眉头,忧心忡忡。
正因事态严重,袁天罡在犹豫不决之时,特意趁着房玄龄生命垂危之际前来拜访,希望能从这位智者口中得到一些宝贵的建议和看法。
两人相对无言,房间里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气氛,仿佛整个大唐的命运就悬于此刻他们的一念之间。
大唐已经够乱了,他们再插上演脚,那就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了。
“神州大地,若是如此,我下去之后,也无面再见太宗陛下啊。”
房玄龄遗憾的回道,他现在又还能做什么呢?更没有其他的建议。
统一,刻进了华夏子弟的骨子里,他现在想到的,就是要阻止大唐分裂。
若是大唐因此一分为二,他也是真的晚节不保,要被史官按在纸上来回摩擦。
几点墨水,能将他们骂的体无完肤。
“袁师精控天下大势,谁的赢面高,那谁便是顺势。”
房玄龄问道,李承乾和李治均是太宗的正统,谁做主天下,都是差不多。
袁天罡摇了摇头:“陛下得势,太子殿下得人,人定胜天,人算又不如天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