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五章 各怀鬼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二百六十五章 各怀鬼胎 (第3/3页)



    李倧当然乐见儿子与天兵胜利。

    鞑子若是赢了,数年之内不再有天兵来伐,那时鞑子安心消化朝鲜八道,李氏江山必不可保。

    可要是天兵赢了,朝鲜还是那个属于李氏的朝鲜,他的儿子李淏也将成为下一任朝鲜国君,延续李氏基业。

    眼下双方胜负未定,他必须竭尽所能增强“反虏派”的综合战力。

    “奸臣今日未能形成合议,但一定会逼迫殿下残害忠良,乃至废除凤林大君的宗子位……不如殿下令册封大君为世子,再授其统帅勤王兵马之权……只要勤王兵襄助天兵驱逐鞑虏,我东国上下必将回归安宁。”

    崔鸣吉满心皆是君主的安危,当下反驳道,“臣以为不可,若是前线亦有奸人混杂,知晓殿下授意兵权,势必加害殿下,扶立另外宗子为君……”

    另一人表示,世子已死的当下,还有谁的正统性高过凤林大君?

    已经过继给旁系的三王子,还是被废十余年的光海君?

    鞑子控制朝鲜王廷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又被儒士鄙夷,要是再行废杀朝鲜君主之事,简直是把大义踩在地上摩擦。

    到时候北方文武扶持凤林大君继位,全国的儒士都会认可正统性最高的新君。

    大义名分平时不显山不漏水,真到关键时刻就是人心所向。

    在天兵入朝的当下,鞑子更不可能加害殿下,反而要在击退天兵之前保全殿下的性命。

    几位总算达成共识——效仿汉献帝“衣带诏”之故事,册封李淏为世子,并授其统兵职权。

    只是密令上不能加盖国王印章。

    若是勤王军大胜,那这份“血书密令”就是真的,加给世子的权柄说削也能削掉。

    可要是背嵬军大败,鞑子事后追究起来,这份密令就是某位大臣“自作主张”的僭越之举,自行背锅死掉。

    “若事不可为,臣愿意担此罪责……”方才还反对密令的崔鸣吉深深伏低下去。

    另外两员忠臣也跟着拜伏下去,“臣愿意担责……”

    眼见三位忠臣尽皆跪伏在面前,李倧的双眸不禁湿润了。

    都说患难见真情,他总算看清满堂文武之中,还有这么几位一心为君的好臣子!

    “好,好,好,你们皆是孤的肱骨忠臣!若天兵顺利驱逐鞑虏,孤必不相负。”

    于是崔鸣吉咬破手指,代替国王写下勤王国书,册封李淏为世子、授予兵权的同时,号召全国有志之士协助世子打回汉城,击退鞑虏!

    这一边忠臣把血书藏在衣带里带出王宫,赶紧挑选一些骑术优良的下属前往北方送信。

    另一边多尔衮也召集心腹朝奸聚众议事。

    逃的不可能逃的,八旗军往南逃是大海,而他们不善舟船。

    往北逃是群山。他们已经品尝过绕路爬山的苦楚,而此时是寒冬季节,绕路爬山的损耗成倍数增长。

    战死五千战辅兵,他大清仍有两万五千可战之兵。

    虽然朝鲜整体显得贫穷,但其上层的享受用度,还是让一众八旗迅速沉沦,谁都不想轻易舍弃到手的“肥肉”。

    就连多尔衮也不免沉溺在“朝鲜国王”的美梦中无法自拔。

    打,必须要打。只是该如何打,就成了众人思考的问题。

    拖延时间不行,背嵬军手握朝鲜王子,每时每刻都在增长实力,此消彼长之下,大清的胜算将跌至冰点。

    可多尔衮与济尔哈朗都与背嵬军交过手,更知道正面硬拼打不过。

    不想逃,不能拖,正面又打不过,那便只能智取。

    这群朝奸仆从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毕竟是泡在政治圈数十年的老狐狸,简短商议一番便想出一记良策——

    放出清兵欲逃的消息出去,静待汉城忠臣、勤王大军的变化,以此谋求战胜的时机。

    若是汉城“亲明派”异动,多尔衮正好将他们一网打尽,以此加快篡夺王位的进程。

    要是勤王军上钩,导致进攻节奏错乱,那么假意出逃、实则率军出征的王爷便能趁机击败明军。

    “好!准许你们派人联络勤王军,就说我大清欲走咸镜道出逃,急需联合勤王军夹击……”

    当然多尔衮也不是完全相信这伙首鼠两端的朝奸,下令之后又追加一句,“消息传出之后,我要你们如我大清一样剃发,日后你们都是我的忠臣、贤臣!荣华富贵取之不尽!”

    朝奸们闻言皆是一惊。

    头发这种东西可不是几个月能长回来的,要是剃成金钱鼠尾那般模样,就是彻彻底底打上鞑虏的印记了。

    不过他们也知道,自从攀上鞑虏“欺辱”自家君主开始的那一天,他们就没有回头路了。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