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4章 《饥饿游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374章 《饥饿游戏》 (第2/3页)

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还有赫伯特的《沙丘》.一系列科幻界内堪称经典的名著都由他们这部杂志推出。

    当然,最近几年,他们的杂志总是把握不住读者口味。

    读者们愿意接受更多的创意,更另类的故事,而他们《模拟科幻与现实》则有点保守派的味道。

    因为前任主编约翰.坎贝尔的口味问题,他们杂志社退掉了大量这类,导致杂志的口碑和销量严重下滑,在70年代科幻的新浪潮时代中,渐渐不复当年的辉煌。

    “都是千篇一律的。”编辑克里登抓狂的抓了一把头发,“十篇里有九篇都是对海因莱因的模仿,他们根本没办法跳出海因莱因的框架。”

    海因莱因对科幻家们的影响太深了。

    这导致其他家会有意无意的写出他的味道。

    抓狂过后,克里登还是得老老实实的继续看稿,身为编辑,他早就习惯看一些质量低的稿子了,只是因为这次他们的征文比赛吸引来了太多投稿,庞大的工作量让克里登有点崩溃。

    他又往后看,这篇明显是一个业余作者写的,语句都不太通顺,讲的是人类在地心发现了外星虫族,然后爆发战争,然后在最关键的时刻,主角通过个人英雄主义单枪匹马解决掉虫族核心,致使所有虫族全部死亡,地球重新和平。

    “嗯,还可以。”

    这种解决一个核心所有小怪就会瞬间全部死亡的奇葩设定,在后世已经用烂了,不过这会儿看着还比较新颖。

    克里登写了一篇推荐报告,又继续看下一篇。

    “爱荷华州寄来的”

    克里登一翻稿纸,看到首页的一行英文,显然是作品名:

    饥饿游戏!

    “什么游戏?好奇怪的名字。”

    克里登又往下看,那是的一段简介,他们征文比赛要求这样的格式,先标题,后简介。

    “第七十四届饥饿游戏即将开始。”

    “在荒蛮的野外环境中,每个人都想置你于死地!”

    “能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来吗?”

    克里登只是看了个简介的开头,就精神一振。

    这是个会写的。

    上来三句话,把他对这篇的期待感拉的非常足。

    简介不就应该这样写吗?

    要通俗易懂,让读者明白大概内容的同时也被这篇的题材或是内容方向吸引。

    克里登接着往下看:

    “世界在一场大战后被摧毁,在故土的废墟上,人们建立了新的家园,但新政权规定:管辖下的12个地区每年都必须进贡少年男女,参加一档电视直播节目‘饥饿游戏’。”

    “这是一项残酷而可怕的生与死的竞赛,所有的贡品必须战斗到死,最后的幸存者就是胜者。”

    “24人参加竞赛,只有一人能够存活。”

    “抽签日那天,16岁的女孩凯特尼斯的人生彻底改变了”

    酷!

    克里登忍不住惊呼。

    这个方向的题材非常新颖!

    克里登当然懂得什么叫电视直播节目。

    电视直播在美国不是什么稀罕事儿,虽然最早搞直播节目的也并不是美国,而是BBC,二战以前他们就在全球搞电视广播了。

    到了1953年,BBC现场直播了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在西敏寺的登基大典,全英国估计约有2000万人目睹了这位女王的登基现场。

    所以在看了这个简介以后,克里登的阅读欲望完全被勾出来了。

    他非常敬佩这名作者的想象力。

    而且这名作者的切入点非常绝妙,至今克里登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作者在电视直播这方面进行写作。

    “题材是个好题材。”

    “正文写的怎么样呢?”

    克里登迫不及待的继续往下看去。

    “第一章,抽签日。”

    “16岁的我和妹妹波丽姆生活在十二区,一个能把人安全地饿死的地方。”

    “我们住在‘夹缝地带’,为了养活妹妹和冷漠的妈妈,我每天要到‘牧场’去偷猎,这是危险的并且是违法的,有可能被处死。”

    “狩猎伙伴盖尔叫我‘猫薄荷’,我的真名叫凯特尼斯。”

    “今天是收获节,我们都得盛装出席那个令人室息的抽签仪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